翻译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列子御风都不算什么,道家是如何用扩大心量
TUhjnbcbe - 2023/5/29 21:20:00

庄子在论述了九万里长风和大鹏鸟的关系之后,又写了蜩在学鸠面前对大鹏鸟的讥笑,庄子用这个寓言故事,强调了小不如大这个观念,认为小打小闹只有做小事情,要想成就大事业,先要有大的基础。

这个大基础成就大事业的道理,相信人人都懂,但这个基础到底是什么?却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人认为是资本钱财,有人认为是关系人脉,有人认为是知识技术,也有人认为是聪明才智,列子认为只要有风就好,那庄子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庄子又用了朝菌、蟪蛄和冥灵、大椿的对比,来说明小知不大知,短命不如长寿,还引出了彭祖的寿命还不算真正的长寿。庄子又借用商汤向大臣棘的问话,描述了大鹏鸟的硕大,由此引出了大鹏鸟和小斥鷃之间的小大之辩。

庄子先借用动物和植物的小大之辩,来说明小不如大,又用人的小大之辩,来反复强调小不如大。

逍遥游写道: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都把这一段文字翻译为: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

其实,这样的翻译是有问题的,因为这里的官和君都是指人的职务,乡和国都是指有职务的人所管辖的范围,所以这里应该是一官对应一乡,一君对应一国,应该理解为:才能配得上一个地方官的,就能治理一个小乡;德行配得上一个君王的,就能治理一个国家。

这是紧接着前文所说的道理,小只能小作为,大才有大作为,是由小大之辩引出的第一组对比,即小官和国君这两者之间的对比!

庄子又写道: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庄子说,虽然一个小官所管辖的范围很小,而一个国君所管辖的范围要比小官大得多,但国君也不要以为自己的管辖范围很大,其实也是很小的,所以宋荣子会笑他们。

庄子又写道: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都认为,这是指“宋荣子这个人”,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其实,这段话并不是形容宋荣子的,因为文章最前面有个且字,且就是而且、况且,作为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的递进,既然是递进,那当然是比宋荣子更高一层的人。

数数然,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都翻译为急切追求的样子,估计他们是根据《尔雅释诂》:疾也。疏:皆谓急疾也。《集韵》:犹汲汲也。所以,才把数数然翻译成急切追求的样子,但“追求”两个字就是译者的添加了。其实,根据《说文》:计也。《康熙字典》又引《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算数也。《群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可见,数数就是计数计较的意思。

庄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国君自以为很大,这是连宋荣子都要嘲笑的。何况还有比宋荣子更高的人,世上的赞美和诽谤都对他没有影响,他也看清了内外和荣辱都不过如此,他对人世间的一切都不会计较。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这是庄子又对宋荣子和更高深的人,作的第二组对比。

庄子又写道: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又说到能够御风而行的列子,列子对于争取利益这种事情,是不会去计较的。达到了列子的修为境界,虽然走路都不需要了,但他还是有所依靠的。

庄子接着又写: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道家文化中,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天地之母,宇宙天地都是道所生的,道的形体是虚无缥缈的,道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天地之正无疑就是指道的生生不息,是永远存在的。六气之辩应该就是天地间的六种变化状态,如明暗冷热等等,也是始终存在的。

彼且恶乎待哉?这是一句倒装反问句,调正过来就是:彼且待恶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他们还要依靠什么呢?

庄子笔下的至人、神人、圣人,就能够像坐飞机一样的乘着道用的生生不息,让自己始终长生久视;也像驾驶飞机一样的驾驭着天地间的种种变化,从而能够任意的遨游,他们是不需要任何依靠的。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人世间的一切也就不再需要了,也就是无己、无功、无名了。

这是庄子又对列子和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之间,所作的第三组对比。

庄子虽然没有明确说明这三组对比的共同点是什么,但我们根据道家文化的理论,以及大鹏鸟的意境,可以认为这三组对比的共同点就是心量,治理一国的国君,比地方官的心量要大;毫不计较名利荣辱的人,比宋荣子的心量要大;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比列子的心量要大。随着心量的增大,境界、智慧、功夫当然也会随之增大。

《庄子》读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庄子所说的基础,原来并不是任何有形的事物,更不是钱财人脉,而是道的生生不息!而要让道的生生不息作为自己的基础,就先要抛开自我,抛弃所有的名利荣辱,达到无己、无功、无名;而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先要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功夫;要获得境界、智慧、功夫,还得要通过逍遥游来扩大心量!扩大心量,就是抛开自我,就是抛弃个人的名利荣辱,也就是抛开自我的情绪私欲。

如果有人要问,至人、神人、圣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不也是有所依靠吗?

答:这不叫有所依靠,因为道的生生不息、天地的六气变化,是本来就有的,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不像列子御的风,要有风才能御风而行,没有了风也就行不了,所以列子才是有所依靠。

又有人要问:是做到了无己、无功、无名之后,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而成为至人、神人、圣人呢?还是先达到了“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成为了至人、神人、圣人之后,然后才无己、无功、无名的呢?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很多人读庄子,总喜欢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别人,对别人动不动就是“你要无分别心啊”,“你要达到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才能得道啦”,甚至还拿这些高标准来衡量别人,总是说“你又没有开悟”、“你也没有达到庄子的境界,凭什么相信你”等等。

如果直接要求人做到无己、无功、无名,那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直接对人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是不实现的。无己、无功、无名只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现实的要求,这个观念先确定下来,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达到这个目标。

这个步骤,就是先从小的开始,先从简单的开始,就像逍遥游的大鹏鸟境界一样,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扩大心量;也像前面的三组对比一样,先把心量从一个人扩大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再扩大到一个国家;逐渐的抛开自我,抛开个人的名利荣辱;更要明白,世界上任何有形有质的事物都不是最终的依靠,就连列子的风都不例外,唯一能够让我们依靠的,就是无形无状的大道,以及道的生生不息。

庄子就是这样,为我们规划了一条从凡人到至人、神人、圣人的路,而且是最方便最实际的一条路,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走下去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列子御风都不算什么,道家是如何用扩大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