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欢聚一堂,共享奥林匹克带来的激情、欢乐与福祉。这正是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美好愿景。
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表示,目前,冬残奥会5个竞赛场馆和3个冬残奥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已与场馆主体工程一起同步完工。与此同时,相关高校和企业也纷纷展示各自在无障碍出行设施、无障碍交流等多方面的创新和专利,以期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高水平的设施建设和高品质的服务保障。
导盲机器人充当“领航员”
带领视障人士走出园区、通过马路、到达车站候车室……小小的六足导盲机器人在辅助视障人士出行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据了解,这款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的创新成果将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据介绍,高峰团队致力于多足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及应用,研制出多款四足机器人、六足机器人样机,在机器人本体开发和控制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如此,该团队还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面向冬奥会的六足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示范应用”项目,为冬残奥研发导盲六足机器人。
那么,六足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技术?又如何实现对视障人士的安全导引呢?“机器人产生导盲行为的基础是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将众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实现机器人的智能行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高峰表示,为了使机器人具有高集成度与智能行为,团队在机器人本体、核心驱动组件等方面进行研发,并拥有“一种机器人腿部结构及机器人”“一种具有缓冲能力的机器人足部”等多件专利。
“六足机器人具备更高的行走稳定性和负载能力,在力觉牵引交互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力觉交互效果,我们对六足机器人的每一个模块都进行了具体的优化与改进,为机器人顺利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高峰介绍,导盲六足机器人具备视觉、力觉功能,可“看见”周边障碍,可以“感觉”地面接触和用户的牵引,还可以“听见”使用者的召唤和命令,能够自主通过复杂地形和自主导航到达既定目标,帮助视障人士实现室内外安全引导。
在谈及导盲机器人的发展时,高峰表示,冬奥会是促进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应用场景,因此团队将会在设备可靠性、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继续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调试和验证,推动导盲机器人的科技进步,促进该领域机器人的市场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智能语音当好“翻译官”
“在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上,科大讯飞将提供多语种智能语音和语言关键技术服务平台,助力冬奥实现三类‘沟通无障碍’——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障碍,人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无障碍,人与赛事之间的沟通无障碍。”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曾在“迎北京冬奥:中国赞助商品牌高峰论坛”活动上表示。
围绕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各种应用场景,科大讯飞很早就开始了研发布局。据了解,科大讯飞组建了示范应用专项及冬奥专项团队,积极为冬奥、冬残奥会办赛、观赛、参赛等多个场景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自年4月开始,科大讯飞冬奥专项团队正式驻点冬奥组委,全程保障相关服务,为交通部、秘书行*部等7个部门提供超过场会议服务,积累冬奥会议场景数据多个小时,冬奥中英文识别效果相对提升达到42%;翻译平行语料40余万句对,双语术语约1万个,同传效率相对提升56%。
年9月,科大讯飞成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此外,科大讯飞还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阳雅译、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奥多语种语言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及设备”项目,相关技术、算法在团队内部进行了有效共享,确保最终技术能够满足实用水平。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致力于在多语种语音翻译和交互等领域的研发,突破了基于多语种语音识别、合成、机器翻译与智能问答等关键技术,已拥有“连续语音中的语种变化检测和识别方法”“与语种无关且轻量级的多模态语音分离系统”等多件专利。随着冬奥会的临近,科大讯飞的技术研发、效果打磨和示范应用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制定出重大赛事活动的多语言国际传播规范流程,搭建了具有冬奥特征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及语言服务平台及公众服务APP等多个平台,并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余台终端示范产品。
“目前,科大讯飞的相关技术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在加大资源构建速度、算法等方面不断迭代完善,力争做好面向全球的跨语言服务、多语种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保障,提高多语种信息获取、发布、传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还要助力视障人士‘听得见’奥运文字,听障人士‘看得见’奥运声音,提高冬奥科技形象,为冬奥及冬残奥会的精彩、非凡、卓越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杜兰表示。
无论是辅助残障人员安全出行,还是为多语种信息交流提供保障,都凸显我国作为东道主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相信在北京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带动下,将会有更多的创新科技清除种种障碍,让北京与世界相连,一起走向未来!(刘弘一)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