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国外交部有大动作,都意味着有一位外交官会圈粉走红,比如华春莹华女神,和王毅王男神。
而这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竟然一次「捧红」了两位「大神」——硬核男神杨洁篪,以及杨洁篪身边戴着口罩的翻译大神张京。
当地时间3月18日,面对美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的无理和傲慢,杨洁篪铿锵有力地回应道: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如此霸气侧漏的发言,真是令国人扬眉吐气,与此同时,坐在一旁的张京笔尖如飞,待到杨委员话音刚落,便从容开口:
TheUnitedStatesdoesnothavethequalificationtosaythatitwantstospeaktoChinafromapositionofstrength.
吐字清晰,用词精准,坚定有力,掷地有声,真可谓是完美复刻男神的发言精髓。
时至今日,#中美对话女翻译官张京#的话题还挂在热搜榜上。
没办法,女神这次会谈上的临场翻译表现,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专业人士都必须服气地告一声:瑞思拜!
这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真可谓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交锋就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一分一寸,都需仔细拿捏。
对话过程中,美方代表数次发难,轮到杨洁篪委员阐明立场之时,他现场驳斥,全程脱稿,连续输出16分钟,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然后,张京的高光时刻来了。
发言结束,杨委员让王毅部长讲话,王部长说,要等翻译。
杨委员便问张京:
你还要翻吗?
没有从事过翻译行业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杨委员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同是大型会议,一般人会认为,同传(同声传译)比交传(交替传译)难。
因为它讲求效率的同时,又要保证翻译质量,对普通人来说,门槛极高。
但实际上,交传的难度比同传更大。
因为交传是在发言的间隔期间,译员在听译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速记、速翻的能力,在这段时间里快速记录、重组、思考翻译的内容,才有可能将其准确传递出来。
资深翻译家蔡院森就曾说过:
交传译员一个人做一天的压力、疲劳,可能远远超过同传,因为两者要求的精度不一样。一般同传达到80%的准确率就相当不错了。但是会议的交传,准确率需要高出95%。
而这场中美对话,采用的正是交传。
一般交传往往需要连续翻译5到10分钟的发言,而张京面对的,不仅是时长接近20分钟的翻译内容,更是有大国外交这样极为重大的场合作为背景,容不得一点差池。
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就连同是外交部译员的杨洁篪,都不由得说:
It’satestfortheinterpreter.(这对译员来说是个考验。)
然而,我们的张京小姐姐是如何应对的呢?
只见她从容不迫地笑着点头:那我就翻译一下。
然后,便流畅自如、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整段翻译。
刀光剑影在前,她笑得如沐春风。
这得是什么样的心理素质?
这得是什么样的专业能力?
反观美方对手,一直支支吾吾,磕磕巴巴,没有丝毫杀伤力。
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一战封神,也不过如此。
普通人是如何成长为大神的?
翻翻张京的履历,你会得出答案:全是一场又一场的硬仗打出来的。
张京从小就是一个目标极为明确的人,从初中起,便立志要当一名外交官。
张京高中就读的杭州外国语学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即便是最好的小学,也没有几个保送名额。
在这般高手如林的环境,张京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努力、不断努力;拔尖、拔到最尖。
除了各科成绩都保持在班级前五,她还非常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英语演讲比赛,为了在赛前做充分的准备,她一个演讲稿,能改上30多遍。
比赛的成果,也没有辜负她的努力,三年高中,她捧回大大小小数座奖杯,不是冠*,就是亚*。
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坚持执着、专注、敢于追梦的人:
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大家都觉得有点「屈才」了。
高二那年,张京刚拿到奖学金,暑假就去了英国游学,和当地人畅谈人生观、价值观。
年,外交部首次对外招收多名各类翻译人员,她被保送进外交部,成为杭外第一个获得外交学院保送资格的女生。
大学期间,张京先后在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上荣获冠*(与队友合作),在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亚*。
这一份光彩熠熠的战绩,让很多外交学院的同学,都心服口服地尊称她为「牛掰学姐」。
然而,这才是张京梦想成为外交官的开始。
加入外交部,还远不足以成为实现梦想的筹码,张京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翻。
被选拔进入外交部难,而要成为外交部翻译司的一员,更是难上加难。
要加入翻译司,首先得成为公务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入部考试、*训等等考核,你才能正式成为翻译室的新人。
而加入翻译室后,还要迎来为期4个月的「魔*培训」,才有可能成为领导人的贴身译员。
每天早上8:00-9:00和下午16:00-17:00,新人们要进行听力练习,BBC、VOA、CNN的原版新闻,听完一遍,就得准确无误地全部翻译出来。
接着是上午90分钟的中到英口译,下午笔译、试译,或是观摩新闻发布会,5点过后,还会有3小时「加餐」——三人组成小组,翻译平时领导人的讲话,每天晚上都得练到八九点钟。
初出茅庐的张京,在这高强度的集中训练里磨练出了坚韧的心性,也为即将到来的翻译任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熬过了新人期的「魔*训练」,正式开始翻译任务后,张京才会发现,之前的那点压力,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8年后,翻译司的工作任务加重,每年工作量呈10%-15%地增长。张京一年的英文口译任务,不算出差都有接近场,每天忙得像打仗。
而如此高压下,张京还必须确保翻译的质量,因为基本都是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高级别场合,不容一丝错漏。
冰山累积到海平面,才会小小露个尖。
今天我们看到的高光时刻,全是张京在一场又一场翻译仗中,真刀真枪磨出来的硬功夫。
没有各种演讲比赛积累的临场经验,张京如何能接得住外交部递来的橄榄枝?
没有4个月新人期的魔*训练,张京如何能承受高强度的翻译工作,打磨出过硬的专业素质?
而没有那一场又一场的实战积累,张京如何能在这次中美交锋之中脱颖而出?
优秀的人总是一直优秀,成功者的路径都是有迹可循。
张京走过的每一步,都直指目标——成为一名光荣的外交工作者。
春种秋收,张京迈到今天这一步,用了7年。
在这之前,你不知道她度过了多少枯燥难熬的日夜。
网友们看到张京的正面照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张京的眼神,实在是「太飒了」!
所谓粉面含春威不露。
她冷静沉着的面容,不怒自威的眼神,让人感受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大国威严。
实际上早在年,张京就凭借这沉稳专注的形象而意外走红过。
那一年,张京第一次亮相全国晚会,当时的她身穿黑色职业装,神情专注、不苟言笑,精致大气的面容,被网友赞为「最美翻译」。
然而张京得知后,却并没有借此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反而第一时间就清空了社交平台上的所有动态,巴不得越隐身越好。
在张京看来,翻译司是有纪律的,形象的塑造,本来就是作为职业高翻的专业素养:既要大方利落,又不能喧宾夺主。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身份。
张京很清楚,翻译不是台上的主角,只是担任沟通上的桥梁。媒体的宣传,只是为了增加两会的趣味性。
即便真实的她与媒体口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她也始终保持冷静自知,坚持远离人群,只为不被旁观者的声音左右,能够专心打磨自我。
对她而言,名利早已是身外物——光是每次会议上,放置在她面前桌上那「译员」两个大字,就足以让她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无上使命感。
业务能力如此强悍,为人处世却如此低调清醒。
这样的人不站在金字塔尖,还有谁能站呢?
有的人,虽然过的是默默无闻的日子,却每一步,迈的都是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
今天的张京,凭借过硬的翻译功底,走出行业圈,让无数网友甘愿拜为偶像。
而除了张京,还有更多和她一样专业素养过硬的中国人,代表国家形象,为大国尊严发声。
他们,才是值得追随的偶像!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