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自由谈刘卫国IP剧时代的网络小说
TUhjnbcbe - 2022/7/19 16:57:00
主持语

如果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当下无疑是一个属于IP影视剧的时代。那些根据网络文学、游戏或者动漫改编的影视剧作品,不仅改变了文娱产业的资本格局,而且也以其独具的思想风貌和美学旨趣,重塑着我们对于中国形象的现实认知——在IP影视改编的推动下,呈现于视觉文化空间的中国形象已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现代性叙事。本期专辑的三篇文章,分别从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化”,IP影视剧改编的限度与可能,以及具体文本的改编方式入手,讨论了这一文化现象的若干问题。文中语义所指,颇可涉及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定义方式。

刘卫国先生的文章,立足于网络小说自身,以一种反向的思维,探讨了网络作家在IP剧时代的创作趋势。在他看来,受IP改编的影响,网络小说已经出现了“过于情节化”、“过于注重画面”和“过于注重对白”等各种问题,提出“网络小说不应完全向电视剧看齐,而应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学个性”。

易文翔女士的文章,重在分析IP改编的困境与出路。认为创作上的先天性缺陷、过于追逐商业利益是影响IP改编的病因之所在,指出“IP只是内容的催化剂,而不是决定性因素,优质的内容才是‘立身之本’”,唯有重视文化内涵和艺术标准,IP改编才能“大有可为”。

与前两篇较为宏观的文章不同,王金芝女士讨论的是阿耐小说的电视剧改编问题。在她看来,阿耐小说的电视剧改编“为人们提供了观察这个时代的人、家、国的一种视角,绘制了一幅关乎道德、时尚和人性的时代画卷”,并为“电视剧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切入现在这个时代和生活”提供了一个范例。

——叶立文

IP剧时代的网络小说“电视剧化”问题□刘卫国近年来,IP电视剧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年热播的《战长沙》《古剑奇谭》,热播的《琅琊榜》《花千骨》《芈月传》《云中歌》《秦时明月》《锦衣夜行》,年的《爵迹》《云之凡》《微微一笑很倾城》《欢乐颂》《翻译官》,年的《风筝》《风起长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年的《扶摇》《如懿传》《延禧攻略》《天盛长歌》《将夜》,年的《*金瞳》《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鹤唳华亭》《从前有座灵剑山》《剑王朝》《大明风华》,都改编自网络作家的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成为热门IP剧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也让看衰网络文学的言论不攻自破。网络小说诞生之初,因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编辑和发表机制,降低了发表的难度和写作的门槛,一度被人低看一眼,但是,网络小说借助IP剧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以前不大被评论界看好的网络小说,也逐渐被人重视,“网络小说也有精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值得所有网络作家扬眉吐气的事情。作品已被改编为电视剧的网络作家自然名利双收,作品尚未被改编为电视剧的网络作家也从中看到了成功的榜样和出头的希望。不过,网络小说成为IP剧的来源,固然值得庆贺,细想也只是平常事,并不值得“喜大普奔”。甚至,不难发现,IP剧的热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网络作家的写作习惯,一些网络作家写作时,瞄准着改编为电视剧的目标,有此动机,开始投其所好,这就使得网络小说创作“电视剧化”,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批评家应本着忧患意识,提醒作家看清其中隐忧,也许更有利于网络小说的长远发展。目前网络小说的“电视剧化”,主要有三大表现。一是过于注重情节。叶朗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小说美学》中曾说:“国外有一种广泛传播的理论,认为小说不能再讲故事了,讲故事的职能已经历史地移交给电影和电视了。主张这种理论的人认为,今天如果再要求小说讲故事,那就是犯了时代的错误。”(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2页)目前,高雅文学着力探索小说写法的新路向,确实有脱离故事、不注重情节的倾向。相比而言,网络小说更为稳健一些,更为通俗一些,普遍重视故事,主要靠情节吸引读者。但电视剧比起网络小说,又更为重视故事,重视情节。网络小说的情节不能吸引人,只是作家个人的事情,而电视剧毕竟是投钱拍的,利益连带方又多,情节不能吸引人,要亏大本,因此电视剧极端推崇情节。电视剧在改编网络小说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快情节的节奏,让情节从头到尾处于一种悬念紧绷的状态,让观众紧张到窒息,在窒息中给人平安落地的惊喜和反转胜利的快意。不难发现,IP剧的热播,已经影响到一部分网络作家的创作心态。有些网络作家为了能让自己的小说适应电视剧改编,把小说写得像电视剧的剧本,他们精心编织情节,并自动上紧情节的发条,对小说中应有的“闲笔”不屑一顾。小说读起来是惊心动魄了,但失去了张弛有度的节奏美感。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曾总结《三国演义》的十二条叙事方法,其中第七条“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与第八条“笙箫夹鼓、琴瑟间钟”,说的正是把握情节节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至今仍未过时,是值得网络小说创作借鉴的。小说在情节设置时不能一味紧张,应该有停顿与松弛,让读者在紧张之余,停顿后思索,松弛中鉴赏,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审美感受。二是过于注重画面。电视剧讲究的是可视性,电视剧是用一帧帧画面而不是一个个文字来呈现故事。在改编小说时,小说中那些不能画面化的文字往往会被电视剧删掉,这是电视剧的内在要求,无可非议。而小说讲究的是可读性,可以一个一个字地朗读,并从文字中体会小说内蕴的美感。小说是用一个个文字而不是一帧帧画面来呈现内容的。当然,小说也可以运用文字激发人的想象,营造出虚幻的画面感。但小说中的文字还有其他功能,比如抒情,比如议论。抒情与议论往往在小说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史中,有不少小说甚至是以抒情或议论见长。但对于电视剧而言,小说中的抒情与议论文字很难画面化,往往会在改编时删除。当网络作家将目标瞄准为改编电视剧时,他们在小说创作中也会追求可视性与画面感。这本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这些,会主动屏蔽小说中的抒情与议论。不难发现,在当下的网络小说创作中,已普遍欠缺浓郁的抒情与精辟的议论。有些网络小说,情节非常精彩,但又总让人感觉离文学精品还差那么一点点距离,差的恐怕就在抒情与议论上。抒情与议论,往往是提高作品艺术含金量的不二法门,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如果把鲁迅小说《故乡》中抒情与议论的句子都删掉,《故乡》毫无疑问将黯然失色。网络小说创作如果为了追求画面感和可视性,就放逐抒情与议论,显然是买椟还珠。三是过于注重对白。电视剧不是哑剧,必须让其中人物说话,且往往靠人物说话推动情节进展,展现人物性格。人物台词的撰写,是电视剧重要的工作。对白写得精彩了,演员演起来带劲,观众看起来过瘾。不难发现,现在不少电视剧都是小品的延长版,其中人物个个都是相声大师,或捧或逗,极尽幽默风趣之能事。不少电视剧,还让人物将隐秘的心理活动直接说出来,让人感觉不大真实。在小说创作中,写好人物对白,本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对白精彩的小说,确实能吸引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在不少小说特别是高雅小说中,人物对白并不多,甚至很少。这至少说明,小说并不一定非要靠对白来推动情节进展,展示人物性格。要推动情节进展,展示人物性格,作家的工具箱中多的是手段。网络小说如果非要向电视剧学习,将人物对白当作唯一手段,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电视剧和网络小说分属不同的门类,有着不同的创作要求。我并不反对网络小说在创作中汲取电视剧的技巧,适当地借鉴他山之石,有助于网络小说艺术的丰富,但我认为,网络小说不应完全向电视剧看齐,而应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学个性。现在网络小说创作中的“电视剧化”情况也许并不像本文所说的那么严重,只在个别作家的个别作品中存在,但给出一些提醒,就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END—

《长江文艺》年第7期

责任编辑

吴佳燕

刘卫国

刘卫国,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往期精选

舒飞廉:结构性阅读与网络感写作

李浩:关于青年文学教育的三个问题

张莉:文学教育关乎人的素养

弋舟:那澎湃的拘囿与挣脱之力

蔚蓝:报告文学需再建文体的自信

贺仲明: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远离现实

《长江文艺》

年第7期目录

小说坊

短篇

初恋续篇

刘庆邦

我骑车去火车南站送信的那一年夏天

何大草

喜鹊

李云

国忠在

詹*伟

一个人的村庄

张瑞明

中篇

宇宙锋

文清丽

蝇眼

刘浪

临街楼

教师夏叔传

於可训

家乡书

盆地的深度

傅菲

面对面

两副笔墨写尽生活的坚硬与柔美

何子英刘庆邦

诗空间

致给我诗的人们(7首)

非亚

像我正在经历的生活(10首)

王若冰

单声道(9首)

理坤

自由谈

IP剧时代的网络小说“电视剧化”问题

刘卫国

IP影视改编的“退烧”与“重燃”

易文翔

关于人、家、国的现实关怀

王金芝

新推荐

无限的小,就是没有

王卉子

三官殿

以物记时代

张茜

翠柳街

日子伸展翅羽,召来爱和悲伤

丁东亚

订阅与投稿

《长江文艺》上半月原创版邮发代号38-6《长江文艺》下半月选刊版邮发代号38-订阅-投稿邮箱:cjwy

sina.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由谈刘卫国IP剧时代的网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