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
今天上午去看了《九零后》,这是一部西南联大的纪录电影。
我特别推荐大家去影院看它。因为它并不是快节奏、强情节的内容。如果我是在家电脑屏幕上看,可能很容易就会分神。但影院给了我一个沉浸环境。
看之前完全没想到,我会从头断续哭到尾。
但其实这片子本身并没有做任何煽情化处理。让我落泪的是,这些人的人生境遇和选择。
用此片导演徐蓓的话说,这片子是「以西南联大学子的个体生命的角度去看待西南联大的历史」。
当翻译家巫宁坤回忆当年学校被日*所炸,说到一位唱女高音的女生,在台上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便长久哽咽不能言语。从这个镜头开始,我的眼泪就涌出来了。
导演徐蓓在豆瓣发了作者自述??
徐蓓写,她拍这个片子想要回答一个问题:「西南联大,为什么能?
因为所有人谈起西南联大,就要说它的那一串闪光的数字: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多少位人文大师、多少个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其实我觉得背后的这个问号是应该提出来的,就是它为什么能?」
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在开头「让巫宁坤、潘际銮、许渊冲先生出来说一段抗战初期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她写:「因为他们在那样一个年代,刚好是他们的青春的年代,他们中断了学业,他们看到这个故土山河沦丧,人民成为亡国奴。
在那样一个极端的时刻,很多青年人选择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救国,有参*的,这帮决定读书的人肯定在昆明那个地方会爆发出他们的很大的能量,就是一个动力,觉得前方的将士在打仗,他们在后方应该怎样用功。
而且一旦年轻的时候埋下了这颗种子以后,这个人就定型了,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就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我在看片时,也能感觉到那种强烈的救亡图存之心。
平时说「报效祖国」这个词,会显得有点悬于空中。但这片让我真切看到,当年那些人是如何把报效把奉献落于实处。
比如,邓稼先选择归国,为了国防奔赴荒漠研发两弹,因长期经受核辐射,而在62岁就死于癌症。他是真的把这一辈子都拿了出来,给了出去。
我也是看了片子才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长了张娃娃脸,极爱听人讲故事,赞赏一个人会用PURE一词来评价,而他当年外号就是PURE。如果他不是那样赤诚,他又如何会做出后来的人生选择。
「我们当下幸福是无数先辈牺牲换来的」这句容易流于抽象的话,也有了具体血肉和真实之力。片中那一张张如今已经老去的面孔,以及没有来得及变老就已经逝去的生命,就是这句话的注脚。
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如今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说:「我想做一个人杰」,因为「中兴业,须人杰」。他说自己之所以选了工科专业,没有什么复杂原因,很单纯,就是想着要对国家有用,要保家卫国。
而查良铮(笔名:穆旦)当年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中国远征*,九死一生。
片中放了他写的诗《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多少英灵留在茂林之中,再没有机会看一眼故土亲人。
片中另一位年轻诗人缪弘,也让我心痛不已。他父亲是投日派汉奸,他选择离开父亲。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他报名参*。作为翻译官的他本可以撤退求生,但他选择冲锋在前。
时年还不足19岁的他把生命留在了战场。他牺牲11天后,日*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他倒在了黎明之前。
我在看片时,一直在想,年少的他是以怎样的心情离开父亲,又是以怎样的心情选择奔赴战争第一线。
回来后,我搜了他的名字,搜到一首他的诗《血的灌溉》。
他写「没有足够的食粮/且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
他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诗)。
在片尾,我看到西南联大这批90多岁的「九零后」,如今依然珍惜光阴、勤修不辍。
翻译家杨苡说要makethemostofeveryday;而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也每天还在对着电脑翻译。因为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他会凑得很近很近去看屏幕,用已经有些变形的手指逐个打字。
我一边羞愧一边想,希望自己老时,也能如此度过。
这片子对我而言,是强心针,也是定*丸。因为我觉得,当下即便遇到什么挫折,也没办法和他们当年艰难境遇相比。那样的逆境他们都能走过来,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也没有什么理由灰心丧气。
也会想到《无忘西东》里那句话:「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猜你喜欢
《无问西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中国青年《明月几时有》
我很感激许鞍华这样拍抗日《神奇女侠》隐去的一战残忍真相,以及如何坚持理想主义合作请联系雅君Y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