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援沪日记:
医院儿科
刘颖
年5月出生共青团员
今年的四月是难熬的。因为疫情,多地相继沦陷,从精准防控最终走向了全面封控。在被禁锢的这一个月里,大多数人都经历着生活的考验,各大自媒体平台上陆续发出来自人民的求助讯息,而这份求助将寄托于“大白”。年4月15日,被寄予“厚望”的普通人换上白衣盔甲后自知身份不再普通,面对疫情给出的未知考卷,内心也感惶惶与不安,然而盔甲之上立着的是两千五百万人的希望,是这份希望带着我们与疫情斗争下去。
沪陕同心
年4月22日,微风徐徐,阳光不躁,一幢幢铁皮搭起的建筑底下涌动着的是令人焦灼的热潮,语言的鸿沟加速了这一份炎热。舱内有一位从西安考至上海大学并工作于此的男同胞,是他,短暂地作为了娘家人又作为翻译官打开了这份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芥蒂桥梁。一位土生土长的60岁老太太,由于用的老人机,无法扫码采集核酸,加之不懂普通话略显着急,情急之下嗓门不由放大。如此场面医护尤为无力,此时相隔五张床之远的“翻译官”了解情况后和老太太简单做了沟通并解释了因为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老太太很快采集上了核酸。随后和“翻译官”简单交谈了几句,同在异乡提起家乡的一切都让彼此感到温暖。想起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医护这个职业的意义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换在医护之外的行业何尝不是呢?
做一个撑伞的人
在舱内有这么一位文艺青年,写得了文章弹得了吉他,岁数不大便有斑驳白发,在大白姐姐的迷妹崇拜之下他总是笑称自己是个粗鄙的俗人,见不得人间疾苦然而出力寥寥,舱内的紧张更是加速了自己的这份多愁善感。从他的自述里得知,自来舱内起,核酸结果迟迟未达标,舱内咳嗽声此起彼伏,一声比一声剧烈,甚至医护人员的关心都会增加心理负担,内心独白不停地在提醒自己是不是要被这个世界抛弃了。舱内大白得知后提议他加入方舱志愿者协会,不仅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舒缓身心,也可以以帮助他人的方式来照亮自己深处低谷的心。在加入志愿者团队后,他跟着大白一起发饭,提醒身边人做好防护,甚至与大白一个不经意的对视,他都会立马从床上弹起询问大家是否需要其他帮助。出院前一晚,他专程到护士站表示感谢:“原来做一个为别人撑伞的人这么幸福,以后拒绝精神内耗,感谢每一个为他撑伞的大白们!”在雨中奔跑过的我感同身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来自容颜、金钱,而是传递正能量时的温度与力量,将感恩与善良注入生命,当自己接过那把伞时才会感到更加幸福。
家在何方
舱内超出一半的患者来自外地,职业基本为建筑工人。入院时最大的障碍不是他们操着一腔浓重的乡音,而是填写信息时不知去往哪里,更有人不知自己从何处来。他们大多数没受过教育,但心地非常善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入院进程变慢,有的工人怕自己成为“麻烦”,胆怯且卑微地不敢求助。想到这里,不禁泪目,他们也是父母亲,也是儿女,何时才能与家人重逢?不禁联想起在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疫中,多数工作者与家人分离,用逆行的身影承担起了生命的重量。那些为祖国大地竭尽全力的你们,大爱无疆,无论是“大白”、建筑工人、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师傅以及为我们提供保障的酒店后勤人员,伟大不分贵贱,他们都应该被铭记!
还好,所有努力未被辜负。随着新增病例日益下降,仿佛是一缕阳光透过层层雾霾照到了大家的心里,抱着对夏和回家的憧憬,五月甩掉了四月的厚重,带着“温柔与善意”、“结束与开始”,越过重重山岗到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