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有两种父母:一种叫金性勇,一种叫刘学州式父母。
撰文
佘宗明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金性勇在殡仪馆里给《杭州日报》记者打去了一通电话。
然后,人们知道了「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不幸与幸。
「我不会原谅他们。」刘学州在无依之地发出一句控诉。
然后,身如飘萍的他,孤自承受一种不幸连着另一种不幸——被二度抛弃。
金晓宇,躁狂抑郁症患者,却遇上了天底下最好的父母。
刘学州,成熟的17岁寻子少年,被父母卖掉后再抛弃,生若苦役,命如杂草。
▲金晓宇与刘学州的遭遇合起来,才是真实的人间道。
他们两个人,在热搜上同框,却有着判若天壤的命运走向。
金晓宇,活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亲情剧中。
刘学州,却只能活在悲剧里,被亲情黑洞吞噬。
01
这世间,有两种父母。
一种叫孙海洋、郭刚堂。为了寻子,一找就是十几二十年,找遍大半个中国,骑坏十几辆摩托。
也叫金性勇。他用一辈子绘了一幅写有「陪伴」二字的工笔画。
▲《杭州日报》刊发的《我们的天才儿子》版面截图。
另一种叫刘学州式的父母。他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证明物种多样性,为了展示「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父母」。
他们是金性勇们的反面镜像。
02
昨天,那篇《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它通篇写着四个字:人生实苦。
「天才儿子」说的是金晓宇。跌跌撞撞的他,撞在了命运窄门上:
童年时,他被玩伴用玩具枪射中了一只眼睛,以至于失明;
高中时,原本成绩很好的他,突然厌学,情绪暴躁,摔冰箱、砸电视、想自杀,后被诊断为躁狂抑郁症;
休学一阵子后,他又突然想考大学了,父亲将其送进补习班,仅几个月,高考离一本线只差3分,可以进杭州大学,但没过多久,他被退档了,原因是,档案里记录了他高中时不守纪律、缺课。
七转八转,他进了民办本科院校树人大学,可只读了一年就犯病了……
命运总是颠沛流离,命运总是曲折离奇。
▲金性勇一家人的合影。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但厄境也有裂痕,光会从里面照进来——金晓宇爱上了读书、自学了英语,还考了浙大自考,读了许多浙江图书馆的外文小说,十年翻译了22本书,且几无错误,备受好评,被编辑和亲友赞为天才。
可去年10月,金晓宇再次犯病出走。
叔本华说:「这个世界中,唯有痛苦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而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位,不过是欲望与无聊较为迅速的交替。」
我们拿来顾影自怜时,是矫情。
可用在金晓宇和许多躁狂抑郁症身上,是实情。
03
金晓宇的幸,在于他遇上了金性勇夫妇。
他们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一个读上海化工学院,一个读南京大学化学系。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会被卷进时代泥泞,但后来普遍过得滋润。
但金性勇夫妇过得很苦。
他们的苦,让人想起阿加莎·阿里斯蒂在《怪屋》里写的那句话——
「只有你所爱的那些人,才能真正让你感到生命的难以忍受。」
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奉俊昊执导的韩国电影《母亲》里的那位母亲。
她为了替弱智的儿子洗脱杀人罪名,证明他的清白,极尽自己所能。
可后来她逼近真相,发现儿子是真的杀人者,于是,她选择杀掉了作为目击者的拾荒老人,顶替儿子偿罪的,是另一位没有母亲的弱智青年。
她也无法自我救赎,只能靠针灸逼着自己淡忘。
金性勇夫妇没有被拽到人性的烤架上,却也展示了为人父母者至韧和倔强的那一面。
▲金性勇与小儿子金晓宇的合影。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他们为了儿子他流尽大半辈子的眼泪,也为了他倾尽所有。
人世的深情,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之类的伪小清新话语毁了很多次。
但金性勇夫妇为「陪伴」两个字重新赋义。金性勇为了儿子学习心理学,发掘他的所长所好;为了儿子去了很多次浙江图书馆,翻遍了他翻译的书。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可你会不争气地为他落泪。
04
刘学州有金晓宇没有的幸运,那就是手脚健全,精神正常。
可金晓宇有的幸运,刘学州没有——那就是父疼母爱。
17岁的河北邢台男孩,曾被卖过。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跟之前「寻子24年」的剧情走向截然相反。
刘学州3个月大时,亲生父母在山西大同一饭店,以3万元的价格把他给卖掉了。
▲刘学州质问亲生父母。
他后来得知,生父拿出其中的块钱,给了亲妈当彩礼(两个人是未婚先孕)。
4岁时,刘学州的养父母死去了,房子也被炸掉了。
他无家可归,最后是养父母那边的姥姥姥爷养着他,爷爷奶奶承担一部分养育费用。
到后来,他听闲言碎语,得知自己是被买来的,年,他问家里老人,得到肯定答案。
年12月初,他被孙卓事件触动,发布视频寻亲。
12月14日,山西临汾警方帮他找到了父母。刘学州很开心,在网上,他表示找到了亲生父母,还配了个笑到露牙的表情。
新年元旦过后,他还发文称,体会到了一次幸福小朋友的感觉,配了两张和母亲的合影照片,照片中,他露出微笑。
那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随后的情节是,他被二度抛弃。
他的生父结了4次婚,母亲结了3次。在他提出想有个房子住(哪怕租房也行)的请求后,生父称他是白眼狼,嫌他破坏自己家庭,生母直接把他拉黑,还怪原来的买家条件差,说「谁让他们抱养的」。
就这样,他成了被甩掉的包袱。
1月17日,刘学州发文称,再遭亲生父母遗弃,疑被生母亲拉黑联系方式。
05
在讲述这些情节时,我曾很担心:
这会不会是片面的单方说法?
天底下真有这样的父母吗?
若是事实存在偏颇,会不会造成网暴与误伤?
对我而言,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网暴终结一切」。
若对血亲无义的道德谴责滑向网络暴力的极端区间,那无疑是此事最坏的走向——恶与恶遥相呼应。
可媒体报道与聊天语音记录,让我又很难不说些什么。
▲刘学州生母录音中称,怪责死去的养父母条件差。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只能感慨:有的父母,就是孩子无法跳脱的黑洞与深渊。
有些孩子的不幸,就在于无法选择父母。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没有父母不爱孩子」,是天下无数谎言中的NO.1。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你嫌弃我是个女孩,又为什么要生我?」如果你们没打算好好养我,那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咆哮,证明了一次。
《欢乐颂》里樊胜美式父母的无度索取,又证明了一次。
刘学州的遭际,又是一次证明。
▲樊胜美感慨: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图片来源:《欢乐颂》剧照。
生儿育女,从「生」到「育」,缀成的是为人父母者的责任链。
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止于「生」。
生而不养的「进一步」就是虐之伤之。
如辽宁抚顺6岁女孩童童被生母虐至生命垂危事件中的那位母亲。
又如刘学州事件中的父母。
就像小说《*蛇在握》所写的,这世界并不真的永远是母慈子孝,人与人即便血浓于水,也可能相互憎恨。
06
微博上,有人说,最让人心疼的,是刘学州被拉黑的聊天页面截图——
他标注生母为「妈」,可生母却将他拉黑了。
儿子被抛弃后,没有责怪,依旧愿意称抛弃者为「爸」「妈」;
抛弃儿子的人,在儿子没有怪责后,反而将他再度拉黑。
这是怎样的一种颠倒?
▲刘学州被拉黑的聊天页面截图中,他依旧标记生母为「妈」,可生母却将他拉黑了。
倒是刘学州的懂事,懂得让人有些心疼:
1月18日午间,他发文称,不会向亲生父母提起民事诉讼,因为弟弟妹妹很无辜。
「用我一辈子的恨换取他们四个健康长大,值得了!」
他的亲生父母,配不上他这样的良善。
我很关心:他的亲生父母,当初将他卖给人家,算贩卖儿童,还是算遗弃?
如果缺乏耻感是他们的「出厂设置」,如果他们是生来没装伦理神经的人格残次品,法律拿他们有辙吗?
07
毫无疑问,金性勇跟刘学州亲生父母,是判若天壤的两种人。
一种为了孩子可以去死,接着为了孩子而生。
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可以让孩子去死。
世间的参差,大抵如是。
唯有唏嘘: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禽兽的还要大。
生,没得选;死,也没得选。
生得怎样,死得如何,却可以选。
如果生可以选,我真的希望,刘学州能遇到金性勇那样的父母,被关爱,被善待,人生无缺,人间值得。
如果不能选,我期望,血亲不亲留下的亲情空缺,社会温情能补上。
*封面图来源:韩国电影《母亲》
?作者佘宗明?运营
李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