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学姐“翻”进中科院,MTI硕士人用实力说话
提到最近大热的偶像剧《亲爱的翻译官》
夏萃慧笑着评价:
“平时大家就称呼我们为‘翻译’,
‘翻译官’不是抗日剧里的称呼吗?
翻译并不像剧中那么光鲜,也不那么传奇。
一旦踏上翻译这条路,
就要做好时刻接受别人的检阅的准备。”
“
她来自天津翻译学院,于年初级口译班学习,她曾是天津电视台马航MH事件专题报道同声传译,如今的她供职于被人视为“学术巅峰”的中科院,将翻译人“中外求索”的精神继续传扬。如今的他已硕士毕业,她今天要给我们讲一讲,如何才能“翻”进中科院。”
语言水平不过关,与人闲聊都困难
夏萃慧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奋型”学生,大一的时候,当别人都在兴冲冲地探索着各个社团、学生会时,她却能静下心来,将十一假期全部用来读书;花一上午的时间来逐词钻研一段十分钟的听力;对着美剧一字一句地模仿口型、发音;在“学语言永无捷径,唯有踏下心来、下苦功夫。”不懈的努力让她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多年的积累使夏萃慧早已习惯生活中有英文的陪伴,她把每日听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做翻译一定要见多识广,才能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她认为阅读各领域的原版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拓宽视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有趣的人。否则,当与国际友人交流时便会“无语凝噎空尴尬”,只能干巴巴地来一句“DoyoulikeChina?”
(全国口译大赛获奖证书)
用“十万个小时”让自己“无可替代”
“导师告诉我,如果你花十万小时养成了一个技能,别人要取代你,就也得花十万小时,愿意下这功夫的人就少得多了。”夏萃慧十分清楚,随着英语普及度越来越高,翻译若是做不到“术业有专攻”,就很容易被别人取代。因此她把同传专业作为自己的考研选择。
“选择同传专业,就是选择一门没有捷径、只有苦功夫方能练就的专业技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需要大量的翻译练习时间、阅读积累和知识储备。”在夏萃慧看来,同传学习培养的思辨能力和快速学习理解能力是她最宝贵的收获,使她得以自信地投入到翻译实践当中。
厚积而薄发,夏萃慧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在全国口译大赛上斩获天津赛区一等奖,华北赛区二等奖,并在马航MH事件期间担任天津电视台同声传译译员。
(担任天津电视台MH事件同传译员)
实习是探路石,也是搭桥砖
许多学翻译的学生希望通过翻译实践提高专业能力,夏萃慧认为应当理性看待翻译实践。在她看来,在校期间每一次外出翻译,都只能反映自己在校学习期间的水平,不会因次数的增多而提高。“翻译实践最重要的意义是加深对行业的理解、知晓行业的规矩。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像一个翻译’。翻译水平的高低,则主要还是取决于平时所下的功夫。”
至于实习,她将其看作让自己明确学习目标、调整就业方向的修正过程。“只有接触实际工作,才能了解到每个行业真实的一面,从而判断出自己是否喜爱、适合这个行业。”对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对口的实习莫过于外事翻译工作。夏萃慧得以入选天津市外事人才库,并借由这个平台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外事活动经验。她曾在天津自贸区参与文件翻译工作,对翻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正是在这些翻译实践和实习中,夏萃慧接触到了“智库”这个概念,并对它情有独钟。在这份热情的驱使下,夏萃慧又先后在新华社瞭望智库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这些智库实习经历让她对自己和智库行业都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职业规划也因此更加清晰。在翻译实践和实习中所积累的各项经验,也帮助夏萃慧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科院工作。
翻译的日常远没有剧中浪漫
“平时大家就称呼我们为‘翻译’,‘翻译官’不是抗日剧里的称呼吗?”提到最近大热的偶像剧《亲爱的翻译官》,夏萃慧笑着评价。“翻译并不像剧中那么光鲜,也不那么传奇。一旦踏上翻译这条路,就要做好时刻接受别人的检阅的准备。”夏萃慧告诉记者,翻译永远是幕后工作者,“呼之即来,无需则旁落”。他们三餐不规律,下班往往遥遥无期,在不工作的时候,也要为了保持好的状态而每日练习。“所以做翻译跟剧里比起来还是很辛酸的,不过有更多人因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