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懒成这样,宁愿饿死,也不想动手干活。”
“才23岁呢,可惜了,他可是家族男孩子中长得最好看的一个哩!”
“造孽啊!父母从小惯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父母去了,他也跟着去了。”
年腊月,河南罗山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朱堂乡的村民们围绕着一个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叹息着,感怀逝者的离去。
此人名叫杨锁,23岁在家活活饿死,引起了村里的巨大轰动,还惊动了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
杨锁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如今国富民强、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只要有手有脚,就能混一口饭吃。而杨锁正值年少力强的青壮年时期,怎会饿死于家中?
“哎,他是被懒死的!”面对记者的采访,堂兄杨德玉叹息道。
一句话令在场众人惊恐万分。听说过“过劳而死”,严重透支身体会导致猝死。可“懒死”又是什么说法?杨锁究竟经历了怎样懒惰的一生?
杨家的“小皇帝”年,伴随着一阵热闹的欢呼声,河南省信阳市朱堂乡的杨家诞生了一个漂亮的男婴。
“叫杨锁吧,我们老两口要把他紧紧锁在身边,永远都不分开!”听到喜讯的杨父笑得合不拢嘴,连续几天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杨锁
族中长辈听闻后,喜不自胜,特地花重金打造了一把长命锁送予杨锁,希望他长命百岁,一辈子吃喝不愁,无忧无虑。
不成想,这把锁终究没法锁住杨锁的幸福与安乐,连命也锁不住。
作为家中独苗,再加之父母老来得子,杨锁无疑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被视若珍宝。
杨家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可父母却把杨锁当小皇帝宠着,倾尽一切也要给他创造最优越且舒适的生活。
无论家中农活多忙,一定会留下一人专门照顾杨锁,把他当成小少爷伺候,吃喝拉撒一样不落,连走路关门也要轻声温柔,生怕惊着这块宝贝。
艰难的学步经历“哎哟,宝贝,慢一点,别摔了,妈心疼!”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傍晚,村民们聚在一块唠嗑,话家常。
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嬉戏玩乐,偶尔摔倒在地,立马爬起来,拍拍膝盖,继续笑着跑。
然而,有一对母子格格不入。
年满四岁的杨锁在平地上颤颤巍巍地学走路,身旁的杨母张开双臂,生怕儿子磕着碰着,嘴里不停念叨:“宝贝,慢点!”
“大姐,你家孩子多大了,怎么还不会走路?”一位中年妇女不解地问道。
“四岁啦,他可是我的命根子,我怕他走路摔着。”杨母一边回答,一边紧张地注视着儿子,一刻也不愿意离开。
啪嗒,小杨锁脚下一滑,绊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杨母连忙抱起儿子,边哄边自责:“锁儿不哭,都是妈不好……”
自此,杨锁仿佛长在父母身上一般,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怀抱,脚也不曾沾地。
杨锁
每当村民好心劝说:“孩子大了,该让他学走路了,不能一直抱着。”
杨锁的父母总是当作耳旁风,反而没好气地说道:“我家宝贝跟其他孩子可不一样,他可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不会走路怎么了,我们乐意抱着他!”
不会走路的日子又持续了两三年,到了杨锁六七岁时,体重已达到五十多斤。他每天依偎在父母的怀里,看着同龄人在奔跑打闹。
偶尔,他也会好奇地询问:“爸爸妈妈,其他小朋友又跑又跳,为什么我就不能下地走路呢?”
杨母笑了笑,抱紧怀中的儿子,温柔地说道:“你看他们,经常摔倒,多疼!锁儿在妈怀里,安全得很呢!”
杨锁
然而,年迈父母的体力显然跟不上杨锁体重增长的速度。很快,杨锁父母抱儿子越来越吃力,走起路来更是大口喘气。
于是,杨父突发奇想,他找来一个大箩筐,开始用扁担挑着儿子走路。
每当杨锁出门,村里人都会驻足观看,并议论纷纷。直到杨锁八岁,父母再也挑不动时,杨锁才学会走路。
吃饭风波走路问题解决后,吃饭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家中的“小皇帝”,杨锁从来不用动手吃饭,而是由父母一口一口喂着吃饭。
家中条件落后,杨锁父母顿顿清汤寡水,喝粥配咸菜。可对于宝贝儿子,他们却独独准备了上等的吃食。
杨锁顿顿都要吃肉,对青菜碰都不碰,养成了极为挑剔的饮食习惯。
杨锁
一次,杨父带杨锁去参加村里的宴席。杨锁见桌上没有自己喜欢的食物,便嚎啕大哭,对着父亲撒泼打滚:“我不要吃这些,我要吃鸡腿!”
杨父见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当着所有宾客的面离席,骑自行车飞奔去镇上买鸡腿。
当杨锁见到那烤得流油的鸡腿时,这才收起眼泪,喜笑颜开起来。
然而,下一幕更是让在场的所有宾客目瞪口呆。杨父一只手拿着鸡腿,另一只手慢慢地将其撕成细细的条状,喂到儿子口中,时不时还要为儿子擦去嘴角的残渣。
围观群众看着这一幅父子情深的场景,下巴都要掉到地上,忍不住道:“他都这么大了,怎么不让他自己吃!”
“没事儿!看着孩子吃得这么香,我喂得很高兴。”杨父笑着说。
杨锁
就这样,在杨锁10岁时,当同龄人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吃饭,甚至帮父母收拾碗筷时,他还在被父母追着喂饭。
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下,杨锁养成了自私蛮横、嚣张跋扈的性格,只喜欢一个人吃独食,从来不知“分享”为何物。
一次,杨父给儿子买了两个香喷喷的猪油馍。而后,杨锁一边拿着猪油馍,一边与小伙伴玩耍。
身旁的孩子早就对猪油馍垂涎三尺,很想吃上一口,但碍于杨锁任性的性格,不敢开口要。
不一会儿,杨锁吃腻了,随手将一个猪油馍丢在地上。小伙伴见状,连忙叫停:“杨锁,别浪费,另一个猪油馍能不能给我们吃!”
猪油馍
听到小伙伴的哀求,杨锁丝毫没有同情心,用力将剩下的猪油馍甩在地上,甚至抬脚踩了两下。
小伙伴们气得直跺脚,放言道:“杨锁,你浪费粮食,我们不跟你玩了!”
“不玩就不玩,谁稀罕!”杨锁神气地撇嘴,扭头扬长而去。
拎不清的父母“我乃杨德龙,是真龙转世!”只见一个屁大点的孩子趾高气昂地在班级上叫喊,眼神睥睨一切,唯我独尊。
“杨德龙”是杨锁给自己取的别称,他希望自己像条“龙”一样威武神气。
上小学后,杨锁早已被父母骄纵得不知天高地厚。在同龄人面前,杨锁总是自视清高,认为别人比自己矮一截,凡事都要让着自己。
由于被父母伺候习惯了,杨锁懒得动手做一切事情,包括学习与写作业。久而久之,杨锁的成绩总是吊车尾,成了班上的后进生。
为了鼓励杨锁好好学习,老师耐着性子一遍遍鼓励他:“杨锁,人的脑子就像一台机器,如果不经常动,会生锈的。你的脑子非常聪明,要经常动动脑筋呀。手脚也要动起来,麻利点。”
谁承想,杨锁不仅没将老师的忠告铭记于心,反而回家向父母告状。
杨家父母也是拎不清的人儿,一致认为儿子受了欺负,便冲去学校找老师理论:“我儿子很聪明,不写作业又怎么样,他听一遍就记住了!”
老师无奈地打开杨锁的书包,将里面的零食全部倒出,叹了口气,道:“学校不能带零食的,再说他包里都是零食,书都带不全,怎么好好学习!”
“吃点东西怎么了,我的娃在学习时饿了,难道要空着肚子继续学吗?”杨家父母显然不将老师的劝诫放在眼里,反而为自家儿子拼命辩解。
老师听完,瞬间哑口无言,不愿再对牛弹琴。自此,只要杨锁没有闯特别大的祸,老师再未单独找过杨锁父母。
除此之外,老师还安排杨锁单独一个人坐,随便他上课做什么。
小学毕业后,杨锁嫌读书无聊,拼命和父母闹脾气。一向百依百顺的父母欣然同意,为儿子办理了中学退学手续。
自此,杨锁成了彻头彻尾的“宅男”,一天到晚宅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动手做家务,将“懒惰”践行到了极致。
父母双亡年,杨父罹患肝癌,不幸离世,而杨锁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父亲下葬的那天,杨锁一改往日的刁蛮任性,痛不欲生地哀嚎起来。
亲戚朋友本以为杨锁会“浪子回头”,一夜之间长大。不料,这一切都是假象。
没过几日,杨锁又恢复了往常的“少爷”模样,继续过着被母亲伺候的生活。
杨锁回家
村里人好心劝说杨母:“他爸都走了,你该教杨锁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承担养家的责任。”
杨母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孩子没了爸,已经很可怜了,我得更疼他!”
就这样,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杨母身上。一日,积劳成疾的杨母倒在田里,被村里人送回家。
一身疲惫的杨母不得不委托儿子:“锁啊,能不能去地里看看?”
“我不去,我哪会种田!”杨锁果断拒绝。杨母见儿子如此绝情,忍不住骂了一句。
谁承想,玻璃心的杨锁竟然对着病床上的老母一顿好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杨锁父母之墓
这一打,将杨母对儿子的全部期望打得支离破碎,更将杨母彻底打醒。
不久,杨母在村头洗衣服时,两眼一抹黑,直接栽到了河里,当场身亡。
自此,杨锁从一位不知人间疾苦、不懂父母辛苦的“农村少爷”彻底沦为无父无母的“孤家寡人”,他又该如何自处?
懒惰的结局——死亡最早发现杨锁尸体的是他的堂兄,名叫杨德玉,是个包工头,家境殷实。
杨锁共有八个堂兄弟,都长得不甚好看。但从小娇生惯养的杨锁却是其中最英俊的,也是最没出息的。
父母相继离世后,杨锁并未幡然醒悟,而是将“懒惰”进行到底。
他将家中值钱的物件全部变卖,换来面包、饼干、薯片等开袋即食的食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锁在家中坐吃山空,已经没有任何经济与食物来源。为了活下来,杨锁到村里挨家挨户讨饭吃。
在外乞讨的杨锁
村里人见杨锁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也会送些米面粮食与鸡鸭鱼肉给他。
可懒惰成性的杨锁只吃现成的东西,眼睁睁看着新鲜食物坏掉,也不愿动手处理。
堂兄杨德玉见杨锁的生活如此落魄,心中不忍,为他找了份建筑工地上的活。
然而,杨锁却嫌工地过于闷热,趁着午休间隙溜之大吉,将堂兄气得够呛。
堂兄杨德玉
而后,村里人合力替杨锁找了份饭店的工作。可杨锁拼命找机会偷懒,还常常躲在厨房吃后厨预备给客人的鸡腿,气得经理当即解雇了他。
最后一次,杨德玉为杨锁找了份清闲的保安工作,本以为这一次他能够定下心来,老老实实生活。可没过两天,杨锁又消失地无影无踪。
此后,杨锁将自己彻底“锁”在家里,不换衣服,也不洗澡,连厕所都懒得去,直接就地解决。
肚子饿了,就躺下来睡觉。实在饿得不行,就捡别人丢掉的食物充饥。
就这样,曾经精神抖擞、白白净净的年轻小伙彻底沦为了满头肮脏长发、全身黑不溜秋的懒汉。
忍饥挨冻的杨锁
年,春节前夕,堂兄杨德玉拿了好些年货来到杨锁家,准备让他过个好年。
推门一看,23岁的杨锁早已断气身亡。经法医鉴定,杨锁已死多日,死因是过度饥饿。
而杨锁的家中,几乎空无一物,家徒四壁。原来,整个寒冬,杨锁都是靠焚烧家具取暖的。
杨锁的事迹传播后,社会新闻的记者争先来村中采访,并将他的真人真事刊登在报纸上,标题便是“真的有人懒死了”。
杨锁事件登上报纸
年,演员陈姗姗对杨锁的故事感触颇深,便以他的一生为背景,拍摄了纪录片《罪爱》,希望众人引以为戒。
杨锁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父母。杨父杨母以“爱”之名,过度溺爱与捧杀儿子,最终亲手葬送了杨锁的一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