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因为末代皇帝只信任宦官乃至只允许阉人做官,成为了当时别样的风景线。
但是,脱胎于晚唐藩镇的南汉,最初并不是这样的。
南汉开基之初,奠基人刘隐名义上还叫清海*节度使的时候,名义上尊奉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掌控下的晚唐朝廷,朱全忠建立后梁后,也臣服后梁。
开平二年(年),后梁太祖皇帝朱晃也就是朱全忠派膳部郎中赵光裔和右补阙李殷衡充官告使,授刘隐为清海*和静海*两镇节度使。然而名义上的称臣终究不同于事实上的归顺,两位使者再也没回来。
赵光裔是故宰相赵隐之子,兄赵光逢后为后梁宰相;李殷衡为故宰相李德裕之孙、故宰相刘瞻妻弟。刘隐捡到宝了,任赵光裔为节度副使,李殷衡为节度判官,都参与机密谋划。李殷衡见中原多兵戈,也乐意在南汉偷安。
除了这两位强留的人才以外,刘隐手下还有大理评事、清海*和建武*(邕管,现在的广西)节度判官杨洞潜、幕僚刘濬。刘濬是故宰相刘崇望的儿子,后来投靠自己担任岭南东道节度使(清海*节度使的前身)的伯父刘崇龟,也就是刘隐的老上级,刘隐出于投桃报李也就把刘濬招揽到自己帐下予以任用。杨洞潜原为任满离任的邕管巡官。
当时清海*以北是同样称臣于后梁的楚国,中间还夹着一些半独立*权,比如宁远*节度使庞巨昭。如前所述,清海*连大老板后梁都敢阴,更不会把楚国当自家兄弟。杨洞潜就为刘隐规划夺取宁远*,由刘隐的弟弟刘岩带兵,但被庞巨昭所击退。
虽然表面上看是清海*输了,但其实清海*底子厚,输得起,而宁远*底子薄,即使能小胜,也早晚会被耗死。庞巨昭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打完胜仗就向楚国请求投降了。楚国接管了宁远*,并得到后梁的认可。但清海*谁的面子都不给,乾化元年(年)还是由刘岩出兵,打败了楚国,将宁远*纳入版图。
容县,昔日为宁远*治所
不过这一次刘岩不是奉命出征,而是亲征,因为刘隐已经在同年早些时候去世,刘岩继位了。
杨洞潜建议刘岩不要任武将为刺史,应该广选中原流亡来的博学之士来幕府考核,再任为刺史,这样才能治理地方、造福百姓。刘岩同意。
就在夺取宁远*前后,另一半独立势力虔州百胜*也发生了内乱:节度使卢延昌被指挥使黎球所杀,黎球自立后很快去世,牙将李彦图继任,也就是短期内发生了两次更迭。百胜*除了大本营虔州以外还有个韶州,杨洞潜就建议刘岩趁机夺取韶州。刺史廖爽兵败奔楚,韶州到手了。楚王马殷想收复宁远*,也被杨洞潜帮助刘岩击退,清海*的版图奠定了。刘岩表杨洞潜之功劳,以为节度副使、御史中丞。
次年,后梁太祖又派使者出面调停两位小弟的关系。杨洞潜建议刘岩同意和楚国讲和,甚至提出联姻。乾化三年(年),刘岩正式求娶马殷的女儿。贞明元年(年),联姻达成。
贞明三年(年),刘岩决定脱离后梁单干,于是称帝,国号大越,任命了三位开国宰相:赵光裔、李殷衡、杨洞潜。
本来按存在感,似乎应该是杨洞潜第一,刘岩的意思是让杨洞潜以兵部尚书拜相。但杨洞潜表示,应该让后梁来的使者居上,何况赵光裔又是后梁宰相的弟弟。于是连兵部尚书也给赵光裔做了,杨洞潜只当了兵部侍郎,也就是在名义上做了赵光裔的二把手,平时为刘岩陈说吉凶礼法。
李殷衡受任为礼部侍郎,不久去世,所以他的故事到此为止。
不久,刘岩又提拔赵光裔做了门下侍郎。但他注意到,赵光裔并不为位极人臣而开心。原来,赵光裔一直为自己的门第而骄傲,他一直想的是,以后别人说起他赵光裔,会说他是个割据伪*权的宰相,这太丢人了。如前所述,赵光裔是被强留在岭南的,家人也都留在中原,在岭南出道绝非本心。
为了让赵光裔安心,刘岩用心良苦地(亲自?托人?)偷偷模仿赵光裔的笔迹,写了家书,派人潜入后梁都城洛阳,找到赵光裔的家人,假托赵光裔的意思,把赵光裔的两个儿子赵损、赵益及老小家眷等都接到了岭南。赵光裔见领导如此贴心,又惊又喜,从此尽心于南汉——就算他有别的想法又能如何呢,他孤身一人想跑回中原都不行,现在难道拖家带口地跑?
乾亨二年(年),刘岩决定发挥姓氏优势,蹭汉朝热度,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乾亨四年(年),杨洞潜建议开设学校以普及礼仪、重开科举,刘岩都同意了。
杨洞潜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一次在官署值班,有个叫梁愚堂的被授洊水令,来感谢杨洞潜。杨洞潜对同僚说,看梁愚堂的样子,将有风雷之厄。同僚不信。梁愚堂到县里后,不久就被飓风吹坏的房屋压死了。同僚们才信服。
但渐渐地,刘岩开始不听宰相们的建议了。
乾亨八年(年)前后,刘岩调*屯潮州,准备伺机攻打东北的闽国(顾名思义,立国于福建)。宗正卿兼工部侍郎刘濬与杨洞潜一同劝阻,未果。刘岩领*在闽国的汀州和漳州之间屯扎,果然被闽*打败,后悔莫及。
刘岩还造水牢折磨犯人,杨洞潜的劝阻同样无效。
由于刘岩称帝,他娶的马姑娘也就当上了开国皇后。但大有七年(年),马皇后驾崩了,楚汉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这时候刘岩已经不叫刘岩了,他取“飞龙在天”之意,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刘龑。
南汉才有马皇后,北汉没有!
史书没有记载马皇后是否生有子女。刘龑虽然没有立太子,但显然中意于十五岁的长子秦王刘弘度,让刘弘度判六*,招募一千士兵为宿卫,但刘弘度却选了很多没有操行的流氓,并和他们亲近。杨洞潜认为这不可取,进谏说秦王作为储君,应该被引导和正直之士亲近,怎能亲近流氓?
刘龑却说:“我只是让我儿子教他们打仗。抱歉让您多虑了。”没有表现出一丝想教育刘弘度的意思。
杨洞潜才出宫,就看到刘弘度的卫士抢劫商人的金帛,商人们也不敢报告。杨洞潜哀叹:“如果*事混乱如此,宰相何用?”因而称病回家,刘龑也没有任何复用他的意思。次年(年),他在家中去世。
至此,开国三宰相只剩下赵光裔。
大有十二年(年),赵光裔上奏:“自马皇后崩后四、五年来,未尝通使于楚。亲邻旧好,不可忘也。”同时推荐善辩好才、反应机敏的李纾出使楚国,双方言和,罢兵交好。李纾不辱使命,不久后楚国也派使者回访,确保直到刘龑驾崩,楚汉之间都没有再发生战争。
不仅如此,赵光裔还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海陆贸易交往,使得府库充实,富甲一方;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联姻通好,和睦四邻,边烽无警,时人称为贤相。《十国春秋》说,五代时中原扰攘,唯有岭南“承平小安,民不受兵”,赵光裔、杨洞潜之功居多。
大有十三年(年)初,赵光裔去世。刘龑任赵光裔子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赵损为门下侍郎,加宰相头衔同平章事,也就是继为宰相。宰相世袭绝非中国*治的常态,尤其宰相并非权臣的时候。同时拜相的还有刘濬。但第二年,赵损也去世了。
刘濬为官清简有操持,常劝刘龑爱民息兵,言辞婉切。后来也死在宰相任上。
鉴于刘龑死后,再无刘濬的记载,刘濬可能没活到刘龑驾崩,也就没能亲历刘龑死后的一幕幕闹剧和悲剧。
IOS系统打赏通道:
巴西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