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用6步,给亿级用户量APP做设计改版上
TUhjnbcbe - 2021/12/18 16:21:00

接到改版这种「大工程」,可能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诀窍,也踩过不少坑。风格那么多该往哪些方向尝试?设计时用了各种系统理论,最后评审大家却在battle颜色好不好看?这些问题很让人头疼,长此以往也会消磨专业自信。我们需要找到尽可能快速、准确定义改版思路的方法,让设计引起大家的共鸣。

经历了网易有道词典7/8/9.0改版、众多设计项目,以及即将发布的有道翻译官4.0改版,我逐渐发现这个过程是有些规律可循的。虽然愈加庞大的用户量使设计的每一步都要谨慎明确,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验证的条件。这里和大家分享下我初步总结的改版六步法。

本文以我们在改版中的分析思路为主,一步步是如何推导的;具体产出效果可以看下面这篇,是我和团队另两位小伙伴之前产出的词典9.0改版总结??~

改版,改什么?

通常有三个原因导致产品的改版:业务调整(产品战略升级)、体验优化(有数据支撑的迭代)、不可抗力(*策/老板偏好等)。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针对策略,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类业务主线的大型改版——比如美团“变*”、滴滴首页改版、躺平改版等等,其中都涉及UI风格、视觉、交互、品牌、等各类设计的配合。

设计从哪里开始?

一次成功的改版,从方案谋划到成功面世,基本会经历→→→流程,上下游涉及的环节众多。作为设计师,我们通常拿到需求后开始调研、做方案、改稿、输出给客户端/前端,最后进行debug。但这些环节,都是偏重设计执行的。

如果希望更了解业务方的考量、目标,获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共鸣,建议避免把“设计”局限在设计环节本身,而是要从前期产品数据分析阶段尝试积极介入、开发角度了解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提供必要支持(保障还原度)、后期市场宣传环节,从设计角度提供一些创新点和效果示意。

如果把全流程画个轴,设计参与的环节是这样的:

这就是设计中需要的「全局视角」。

有点“卷”,但有助于项目快速推进,以及提升你和团队的设计影响力。

此时想起小米从大师那重金“请”来的新LOGO,也许在其构思设计、说服各路评判者的时候,也会一定程度上从“全局战略”、“可持续演绎价值”上考虑吧。毕竟看着第一代方方正正的小米手机到今天的小米电视、手表,这个LOGO还真让我有了些画面感。说不定未来的小米盒子、扫地机、软件设计就会变成圆润的品牌造型ID了?

设计师的「全局视角」,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和需求方过度纠结在“审美”问题上,尝试从“价值”角度考量设计。

具体是哪几个步骤?

我将改版的主流程归纳为6个步骤:→→→→→。

其中前两部分属于前期的背景分析、铺垫,有助于了解用户群体“要什么”、我们自己“有什么”;在这之后,从总方向到分工实施,再到整合优势,是“总分总”的结构,和我们上学时写作文很相似(由于优势整合环节需要依据时间而定,有时在提案前没有时间和把握做这个步骤,因此暂不单独作为一环);提案步骤,是我们展示思路、收集意见的关键阶段,有“半开放”、“故事化叙述”等呈现技巧;最后的定稿输出,可以分为设计规范细化和具体需求延展两部分,是落地设计改版的最终保障。

逻辑思维、设计表现、沟通表达、耐心共情,在这个过程中从前至后,缺一不可。

由于这套流程的分析、举例较多,这次先讲解下前两部分。

1用户多维分析

了解用户特征、需求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但如何真正找到有价值的点而非“套路化”分析,是设计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很多作品分析中,大家倾向用绘制“体验地图”、“用户画像”等模式填充这一部分,甚至根据设计反推得到——分析方法本身都是很好的,但只有当这些方法“为你所用”、灵活地为找到用户特征这个目标服务时才有实际价值,而非因大家都放所以我要有。

为什么主张多维度地分析用户?多数情况下,用户对产品设计这一表现层面的偏好,是与其所处地域、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对于数亿级庞大用户量的产品,他们的共性特征更为重要。比如下面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6步,给亿级用户量APP做设计改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