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广东戏曲短板在哪里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戏
TUhjnbcbe - 2021/2/26 16:53:00

编者按: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方案》,在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圆满落幕之际,本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持批评精神,开展客观严肃、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本期首先推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关于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戏曲剧目的评论文章。欢迎更多观点鲜明、接地气的评论文章来稿讨论,形成有效评论声音,以促进广东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

经历疫情肆虐下半年多惨云愁雾密布的日子后,从年9月份开始,国内的戏剧活动逐渐重现生机,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举办的。我应邀参加艺术节评奖活动,有幸观摩了戏曲类全部12部参演剧目中的11部,另一部只能通过视频补看。本文只限于表达我的个人观感,借此与同行分享欣赏这些剧目时的认识与思考。这些完全个人化的评价和褒贬,都与评奖无关。

在本届艺术节上,粤剧《红头巾》荣获大奖,可喜可贺。粤剧《红头巾》在整体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粤剧界的同行或会感觉其舞台风格与传统粤剧距离稍远,但相信多数也会欣然接受。在我与广东戏曲不多的接触经历中,《红头巾》应该是继当年《驼哥的旗》之后最令我心动的粤剧作品。但是《红头巾》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的舞台美术设计颇具匠心,经常横亘在舞台中部的线灯虽有多义的象征性,但是因其经常对表演形成障碍,显然是利弊共陈。更重要的是,这部表现近代广东著名的“三水婆”的剧目,它太缺少故事,更缺少细节。

戏曲不是舞剧,甚至也不是歌剧+舞剧,戏曲和舞剧、歌剧的本质差异,就在于它是通过叙事手段以抒情的,戏曲的情感表达多数情况下要借助事件流程间接地传递给观众,让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自行体会和领悟,强化欣赏者的参与感,所以才会发展出注重含蓄、讲究节制的美学。而就《红头巾》的创作言,虽然三水本地仅剩下三十多位当年的红头巾,新加坡的红头巾后人也多不易深入访谈,但我深信只要用心寻访,仍有可能找到更多活泼灵动的故事与人物,而面对真人讲述对戏剧家的启迪,与参观博物馆看平面的图片和文字获得的感受,当然会有天壤之别。戏曲剧本的创作者需要积累这种感性的经验素材,让作品获得充盈的内涵。这或许也是导演张曼君所忽视的,张曼君是中国当代首屈一指的优秀戏曲导演,但细看她的作品,她在致力于舞台上浓烈情感的表现时,所重视的往往是那些普遍性的、甚至是抽象化的情感,似乎并不擅长于从独特的故事及其人物经历出发,择取并演绎具有独特个性的情感和心灵活动。因而她的作品虽能让观众感动,但形成的情感冲击却鲜有个性化色彩。秦腔《王贵与李香香》大约是个例外,王贵在井台边表达他内心深处对香香的爱慕时的行动是独一无二的,而这样的表达,正需要借助于编剧的巧思。粤剧《红头巾》缺的就是这一点,在整部戏里,我们几乎看不到这些“三水婆”所特有的生活细节和个性化的戏剧动作,即便是她们不同寻常的思乡之情,她们与家人之间那种让观众内心无比纠结的异常关系,也只是一闪而过,点到为止。

正由于情节空疏,细节稀少,粤剧《红头巾》甚至妨碍了主演曾小敏的发挥。这位唱做俱佳的优秀演员,她扮演的女主人公带好原本应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实际上该剧真正出彩的却是岑海雁扮演的二号人物惠姐,《红头巾》唯独给了这个戏剧人物两段外冷内热的突出表演,由于这位工头表面待人冷酷内心却善良柔软的强烈反差,是通过具体的戏剧行动呈现给观众的,所以才有让人回味的魅力。

潮剧《绣虎》是本届艺术节最令我期待的戏曲作品,曾获“梅花奖”的女小生林燕云扮演潮剧《绣虎》中的曹植,诗人气质的体现颇为传神,该剧的服装设计也十分突出。编剧郭启宏近年很少创作,此前引起戏曲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戏曲短板在哪里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