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危亡之际,日寇入侵之时,大丈夫当以民族大义为先,以驱除鞑虏、收复河山为己任。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如同古老的巨龙卧于东方,绵延数千年的国家,也有国力凋敝,积贫积弱之时,侵略者因此野心膨胀,竟然妄图趁机鲸吞中国。
一时间山河破碎,日寇入侵祖国,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全面占领中国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妄想,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涌现出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青春绘就了一段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在这些抗日的先烈之中,他们虽然身躯永远地倒了下去,但他们的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
曾经,有这样一位女子,她身怀六甲,仍然带着自己的幼女前往日寇的敌营。多少男子在面对生死时选择了做汉奸,因为怕死失去了最后的尊严,就是面对这样凶残的日寇,却毫无惧色,闯敌营,斥敌酋,说出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豪言壮语。
一介女流为何能如此刚烈?她的丈夫究竟是怎样的人,值得她宁愿一死也要索回头颅?又是什么,让她面对日寇时镇定自若,惊得敌酋也不得不屈从?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述这段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事迹,让更多人了解那些在山河破碎的年代,曾经以生命抗击侵略者的传奇人物,他们或许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性别不同,但对于祖国的那份热爱,却一样的炽热!
陈中柱,年10月22日出生于盐城县草堰口(今建湖县草堰口乡堰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陈家共有兄弟五人,陈中柱排行第二,若是过上十几年太平日子,陈家定然可以发展成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可惜,生逢乱世,如无根浮萍,人生走向,多是身不由己。
陈中柱年纪尚幼,父亲便早早撒手人寰,将抚养五个兄弟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柔弱的妻子肩上。虽说女子为母则刚,但生活的重担还是过于沉重,寡母领耕,兄弟齐心,靠几亩薄田依然难改贫苦,陈中柱虽然在母亲的支持下读了书,却未能远读,初中毕业后无奈辍学。
陈中柱家境贫寒,但志向高远,素来喜欢读史的陈中柱,心中常以晋朝闻鸡起舞的刘琨为榜样,立志效仿他以武救国。
年,春旱夏涝的恶劣气候,终于将陈中柱家赖以为生的几亩薄田击垮,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绝收,将生死危机带到陈家,家中余粮有限,无法供养众多,寡母无力回天之下,只好命年长众子四散务工自救。
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压力,陈中柱前往上海务工时,带上了年纪尚幼的四弟,将他送入纱厂做了一名童工。陈中柱自己则谋得了一份电车售票员的工作,兄弟二人暂时算是安顿了下来。
陈中柱虽然求得一时温饱,但他终究不是平凡人,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的心中始终存在着大志向,温饱不是他的终极追求。其实,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能够谋得一份生计已是不易,但陈中柱读过圣贤书,心中的思想要比同时期的许多年轻人有更高的境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北伐之际,在如此历史背景之下,陈中柱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很大,他存于心底的志向,如同干柴遇烈火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年,北伐军抵达上海,陈中柱在这一年辞去了电车售票员的工作,怀揣梦想考入了国民党江苏省警官学校,并在盐阜参与了国民党草捻支部和农会组织的筹建工作。
年,陈中柱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在警官学校的表现非常优秀,他的成绩很快就为他换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被送进南京军官学校研究班继续深造。这次的深造机会,也彻底令他走上了军事的道路。通过在这里的军事学习和积累,他的军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在军界小有名气。
年,陈中柱在南京军官学校研究班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继续学习,成为黄埔六期生。大家对黄埔军校自然都不陌生,能够进入这里学习的人,往往都是未来军事地位不俗的军官。
陈中柱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先是担任了赣榆县警察大队长的职务,之后又历任京沪、北宁,津浦等铁路特务专员。如果他的人生按照这样的路线发展下去,陈中柱将成为一位军官,有一份足可令家人欣慰的收入,将来娶妻生子,生活富足。
但陈中柱的人生注定不会如此,因为他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日寇入侵中国大地,国民党内部腐败不堪,他想过安稳日子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陈中柱深受共产党的进步思想影响,与国军当中许多军官不同,他从不谋取私利,素来以民族大义为先,尤其对日本侵略者痛恨,驱除日寇成为他心中最大的志愿!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抵抗日寇侵略的战争逐渐展开,陈中柱当时正在鲁南、徐州一带组织战地服务团工作,在风云际会之时,陈中柱任战地特种工作团第三总队少将团长,一腔报国之心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令他时刻准备着亲临抗日前线,与日寇血战。
随着陈中柱升任二路军第二旅旅长,他身赴前线抗击日寇的愿望得以实现,不仅先后在津浦线上各军事要地与日寇激战,并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作战期间身先士卒,取得了傲人的战绩。
陈中柱抗战不遗余力,参加完台儿庄战役后,更增加了他对抗日的热情,随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只不过这一次他率领的部队损失惨重,他自己也一度陷入到生死危机之中,好在被当地的一位农民所救,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得以登高而呼,重新聚拢了被打散的部队。
陈中柱所部虽然在徐州会战中受到重创,但他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以及战后最大程度地保存了部队的战斗力,总体来讲,他在徐州会战中是有功的。正因如此,陈中柱在此战过后,受到第三战区司令李宗仁的器重。
不久,因蒋介石抗日决心不足,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很快西撤,陈中柱在艰难时期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徐州,自己招募募集了一批抗日志士千余人,率部以游击的方式,继续活跃在徐州一带的抗日战场上。
陈中柱所募集的这支队伍,起初专属于王尚志的第二团,王尚志的手上染满了不少八路军干部和战士的鲜血,是一个积极推动内战的人,曾制造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陈中柱跟着他,自然违背了他的抗日心愿,所处抗日环境不佳。
好在,陈中柱不久后便改归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指挥。这位李明扬与王尚志截然不同,心怀民族大义,做事以大局为重,在新四军挺进苏北时,在泰州的谈判桌上,明确对陈毅表示:“抗日我干,打内战我不干。”命令部队为新四军东进抗日让开了一条通道。
陈中柱在李明扬指挥期间,被任命为苏鲁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继续以游击的方式,率部活跃在淮阴之西坝一带,虽然当时的抗日条件艰苦,但是总算少了后顾之忧。
年,陈中柱率部驻防泰州时,日寇率军来犯兴化,双方战于老阁,陈中柱在此战中表现英勇,率部奋勇抗敌,最终取得了胜利,给日寇迎头痛击。
陈中柱在泰州,积极训练军队的同时,大力办学,创办报刊,进行抗日宣传,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政绩,很快被任命为江都县县长。
虽然国内的抗日情绪很高,但蒋介石却始终想要偷袭抗日的新四军,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夏天,国民党苏鲁皖地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便下令偷袭在郭村休整新四军(陈中柱也参与其中),全然不顾同胞之情,更不顾作为职业军人的颜面。
结果,反而被新四军打得落花流水,成为笑柄,但新四军却没有乘胜追击,表达了一致对外的决心。陈毅司令员知道此事后,主动与李明扬谈判,使双方再一次走进同一个战壕,达成了一致对外的合作。
正是在这次谈判中,陈中柱见识到了陈毅司令员的远见卓识和大将风度,真切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诚意,深受进步思想影响。在后来新四军挺进黄桥时,韩德勤派兵攻打黄桥时,镇守塘镇的陈中柱顶住压力,从始至终按兵不动。最终,新四军取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
年冬天,陈中柱接到一个令他震惊又愤慨的消息,副总指挥李长江居然意欲投敌,他想依附日寇,成为苏北作威作福的土皇帝。李长江要投敌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百姓闻之落泪,陈中柱也是声泪俱下。显然,他并不愿意与李长江一起做这个叛逃,但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选择静观其变。
年初,陈中柱在彷徨中收到一封来自陈毅司令员的亲笔信,送信人名为赵敬之,是陈中柱的同乡、同窗,更是他的结拜兄弟。赵敬之是我党的一名地下党员,曾经身陷顽敌之手,我党虽然多方施救,却始终未能奏效,在危难之际,赵敬之夫人向陈中柱求救,陈中柱闻讯,二话不说,直接写下一封亲笔信将其保释。
陈中柱见到赵敬之,自然少不了叙旧,也交换了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选择,陈中柱在看过陈毅司令员的亲笔信后,坚定的对赵敬之表示:
“想不到陈毅将军对我如此关爱,在下绝不附逆,国共合作理所当然。”
后来,李长江在年2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李长江想通过这次军事会议作为投敌前夕的“动员大会”,但陈中柱对李长江在会议上的投降论调感到十分厌恶,当场就表示了自己反对投降,坚决抗日的态度。
陈中柱在会上的慷慨陈词,虽然引来不少人的支持,但同时也成为了李长江的眼中钉肉中刺,等他回到自己在唐镇的驻地时,李长江的兵已经将他的部队团团围住,欲将陈中柱除之而后快。
陈中柱见状,对自己的队伍高喊:“我们宁可作土匪,不可作叛奴。”随后,率部拼死突围,杀出了一条生路。
陈中柱此次率部突围成功以后,如同蛟龙入海,彻底摆脱了李长江这个投降派的影响以后,陈中柱全身心投入到抗击日寇中,在游击的过程中,队伍不断扩大,一度达到了3个团,成为抗日战场上一股不可小觑的抗日力量。
随着陈中柱抗日队伍的扩大,也引起了日寇的注意。年6月,李长江部接到日寇的命令,派出五路人马向李明扬所在泰州北乡之三角垛区域围拢过去,这个地区驻扎着李明扬部的主力,陈泰运团、张星炳的保安旅和陈中柱的第四游击纵队。
当日伪军靠近时,除陈中柱部未能及时得到消息撤离外,其余两部纷纷撤离,导致陈中柱部成为一支无援的孤军。陈中柱率部与日伪军奋战,由于敌人众多,最终没能突围成功,亦无法与新四军会合。
日军趁势派出汽划余艘,在蚌蜒河内向陈中柱部发起进攻,陈中柱誓死不降,乘小划接战,对属下战士大喊:“为国家前途与民族的存亡,要死里求生,冲出重围。”遗憾的是,陈中柱虽然率部奋勇作战,却在使用望远镜指挥战斗时,被敌人发现,集中火力向其射击后,陈中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陈中柱妻子王志芳后来回忆,称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当时她怀有七个月的身孕,身边还带着6岁的大女儿,丈夫陈中柱部陷入日寇包围时,他毅然决定亲率部队进行突围,临行前将她们母女交付给一名卫兵照顾,他转身离船上岸去了,那高大伟岸的背影,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
陈中柱由于抗日态度坚决,长期以游击战的方式与日寇和日伪军战斗,深受日寇的痛恨,甚至不惜以重金发布悬赏,因此,陈中柱牺牲以后,日酋为了邀功领赏,残忍地将陈中柱的头颅割下来带走,只留下一具无头尸,被当地好心的老百姓发现后,感念他的抗日之功,拆下门板做成一口简易的棺材,将陈中柱的遗体收敛埋葬,并立了一块写有“陈中柱将军”的木牌。
陈中柱牺牲的噩耗传到王志芳的耳中,她拼死也要去找回丈夫的遗体,当陈中柱的妻子王志芳见到丈夫的这具无头遗体时,恸哭欲绝,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心中更是对日酋的做法充满愤恨。
王志芳意识重新清醒后,她看着丈夫无头的遗体思量了很久,她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名抵抗外敌侵略的英雄,一生征战沙场,即便是战死,也不该以无头之躯体长眠,她要去找日酋,索回丈夫被割去的头颅。
王志芳的这个想法刚说出来,税警司令陈泰远便劝她不要去,并提出关云长无头下葬的先例,希望王志芳能够接受现实。其实,陈泰远的话不无道理,陈中柱的头颅被日酋割去,虽然令人悲愤,但是去找日酋要回头颅这种事情,怎么看也是前去送死,因为日寇当时不仅悬殊要陈中柱的命,身为他的妻女,也一样在日寇的悬殊名单之中。
陈泰远虽是好意,但王志芳却并不认可,作为陈中柱的妻子,她最是了解自己的丈夫,所以不忍心见他一生戎马,最后却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于是,性格刚烈的王志芳没有听陈泰远的劝告,偷偷准备了一艘小船,载上陈中柱的棺材和女儿,奔泰州日寇所在地而去。
此行很可能有去无回,这一点王志芳非常清楚,但她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前行,路上没有盘缠,就靠乞讨为生,一路上吃尽苦头,终于抵达泰州城。小船靠岸以后,王志芳带着女儿进城,派陈中柱生前的警卫杨凤高帮忙看守小船和丈夫的遗体。
王志芳进入泰州城以后,先去找了已经投敌的李长江,本想让他帮忙索回丈夫的头颅,但李长江自觉无颜面对她,推辞不见。无奈之下,王志芳前往寻找秦庆霖之妻谢树清帮忙。这位秦庆霖乃是原7纵队司令员,后来随李长江一起投敌,其妻谢树清与王志芳素来交好,得知王志芳有难,帮助她找到居所落脚。
王志芳向谢树清说明来意后,谢树清深受感动,决定帮她要回陈中柱的头颅。谢树清找到日酋南部襄吉的翻译官,给他五千元作为酬劳,希望他能帮忙说情,要回陈中柱的头颅。翻译官最终答应帮忙,但是并未收下那五千元酬谢,在翻译官的帮助下,日酋南部襄吉同意面见王志芳。
日寇的泰州司令部设在泰州城外南部襄吉的原红十字会中,对于王志芳来讲,这里无异于虎狼之穴,日酋南部襄吉虽然答应与她见面,却并不能证明他是否对王志芳有恶意。王志芳不愧是烈女,在得知日酋让他去日寇司令部领丈夫头颅的消息后,没有半点犹豫,决定只身前往日寇司令部,会拿日酋南部襄吉。
南部襄吉果然不是善类,当他见到王志芳只身到来,虽然备受震惊,却并没有立即将头颅还给王志芳。日酋此举引得王志芳勃然大怒,对日酋南部襄吉大喝,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相威胁,终于换来日酋的妥协,日酋被王志芳的刚烈性格震惊之余,只好答应将陈中柱的头颅还给她。
日寇罪孽深重,更是狡猾,见头颅即将被王志芳拿走,又心生一计,特意安排了一个祭拜的仪式,表面上看是日酋对中国军人的敬重,其实,日酋南部南部襄吉是看到事情无法挽回,趁机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借此宣传他们的怀柔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掩饰他们侵略的残忍本质,其心何其恶毒?
王志芳自然明白日酋的坏心眼,并不上他们的当,拿了丈夫的头颅,便匆匆离开,将头颅拿到陈中柱的遗体身边,找人将二者缝合,重新下葬。王志芳见丈夫遗体入葬,悲伤再次涌上心头,泪流不止。
同年九月,王志芳生下遗腹子,取名承志,从名字来看,王志芳对陈承志给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父志。之后,王志芳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子女生活,虽然无比艰辛,却始终没有半句怨言,李明扬每月给他们发的两石米,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口粮。
南京解放后,陈中柱的大女儿陈璞15岁,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毅然参军,继承了父亲生前的志向。
年2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
这一天对王志芳和子女们来讲是很特别的一天,陈中柱身为国军将领,却得到了人民政府的认可,他们为自己丈夫、父亲的为国捐躯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感念新中国的伟大。
建湖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抗日将领陈中柱,更是将草堰初级中学命名为“草堰口中柱初级中学”,目的只有一个,要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陈中柱的抗日经历,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建湖县人民政府做得好!少年强则国强,爱国将领、抗日将领,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为民族和国家做出过积极贡献的人,我们都该记住他们,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