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
TUhjnbcbe - 2024/10/31 15:59:00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南师附中、十七中四校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年轻人喜爱经典老剧,痴迷于回头看,构成了一道颇具意味的文化景观。从心理层面解读,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意欲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对观众而言,经典老剧除了带来故事和文学上的双重享受,对提升审美有着一定帮助,还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满足感。弹幕中经常出现的“童年记忆”之类的评论,便或多或少体现了这种心态。

除了怀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认可与执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视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作品数量相对有限,剧本底子往往较好,拍摄过程中通常全神贯注、不计成本,在讲究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观赏性上做出了诸多努力。这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第一版“四大名著”影视剧的品质保障。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经得起推敲,能够体现幽微人性和生活温度,即便经过时间冲刷,也仍值得一品再品。这反映出经典老剧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劲的穿透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影视文化消费逐渐从最初的稀缺匮乏走向富余过剩。影视作品的“流水线”“快餐化”生产随之而来,这种方式追逐的是快产快销,而难以有当年敢打敢拼、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心态、社会文化土壤等因素,都对作品质量有着一定影响。一些作品为迎合点击率、播放量,创造更多利润,往往过度重视表面化的东西,不惜人为拉长集数、改变叙事节奏,而牺牲内在的思想性、逻辑性。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自然难以传之后世、藏之名山,甚至可能成为糟粕,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剧集质量整体下降,并因此被观众诟病。

而经典老剧之所以好看、耐看,具备成为流芳之作的可能性,恰恰在于慢工出细活。除此,还与影视文本的开放性有关。一部剧被再度阐释的可能性越大,成为经典的概率往往也就越大。不同年代的人们虽然共享了同一个版本,但进入方式、思考角度有所区别。年轻人热衷于通过弹幕的形式,对经典老剧进行重新解读,为作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即时在线交流,形成智慧碰撞。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认为,作者在完成作品的一瞬与作品的关系便宣告结束,解读权回归读者手中。这个“作者之死”的观点,明确了文本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再生产机制。互联网文化为这种机制提供了新的土壤。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多元诠释,具备跨越代际、年龄、文化背景的能力,让经典影视作品得以跨越时光之海,形成“老树开新花”的景观,从而赋予经典影视作品新主旨、新意义。而从接受角度来看,当经典老剧有了新的流行化解读,受众心理也会经历“被重新调试”的过程,从而产生一种与重温经典不同的新鲜感。

(孔德淇《时代在变迁,经典老剧魅力犹存》)

1.下列对经典老剧被喜爱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老剧能彻底提升审美能力,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起大众的文化共鸣。

B.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人想摆脱压力、逃离现实,产生了浓郁的怀旧情结。

C.大众对优秀文艺作品认可与执着,经典老剧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强而有劲的穿透力。

D.观看经典老剧过程中,人们一定会产生“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与满足感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批判当代影视作品制作质量下降之后,进一步指出经典老剧耐看的原因。

B.文章关于弹幕和“四大名著”影视剧的举例阐释,有力佐证了作者的相关分析。

C.文章对慢工制作、文本开放性、互联网诠释的论述,与上文论述构成鲜明对比。

D.文章引用罗兰巴特的观点,为下文分析互联网对经典老剧解读的作用作铺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影视文化作品因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而被观众诟病。

B.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认为中国电视剧发展黄金期,原因之一是制作不计成本。

C.互联网为意义再生产机制提供新的土壤,赋予经典影视作品新主旨与新意义。

D.年轻人通过弹幕形式对经典老剧进行重新解读,为作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年末,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重磅文件《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出发点值得肯定,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确实需要重视。有调查显示,学生不仅在校时间长,体育锻炼时间少,而且很多学生节假日还要参加家长安排的兴趣班。

此前,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减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教育部门也多次下达减负指示,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有所改观。很多时候,家长虽然心疼孩子太苦太累,但是为前途着想,并不愿意减轻课业负担。尤其是毕业年级,即使教育部门规定老师少布置作业、少补课,家长也会主动买各种学习资料,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一道道“减负令”的实际效果往往被打了折。

因此,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如何契合教育现实,减负指标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都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除了出台“减负令”以外,教育部门还应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只有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家长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减轻课业负担,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有很多事情要做。

(摘编自叶祝颐《减负新规好落实是关键》)

材料二:

规范并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早已频频出手,一些师资不过关、虚假宣传的培训机构在整治中被清理出场,但课外班补习热似乎并未明显降温。因为在不少家长看来,既然学生最后还是要靠分数一较高下,哪里能提供灵活且优质的教育资源,自然选择把票投给哪里。至于形式上是校内学习还是课外培训,并不那么重要。

学生和家长的这种用脚投票,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注意和思考。尤其是,公立学校的教育供给不同程度地存在标准化、规范化甚至相对简单化的倾向,学校在落实“减负”的同时没能做好“增效”。公办中小学要充分发挥自身制度和资源优势,打开思路,突破局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做好教育供给端的改革。

再进一步延伸,课外补习热度不减,也与当前的校内评价标准有关。虽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但只要分数还是评价学生的单一纬度,只要升学率等各种数字还没被拉下“神坛”,疯狂的补习就不会消停,真正的“减负”也无从谈起。而这些,也都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王丹《“把中小学生还给学校”亟待配套改革》)

材料三: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多因一果”的综合征,要多方面发力来综合整治。

既然是“多因一果”,那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就有必要共同分担减负的责任。共同分担减负责任,就必须在减负问题上形成真正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尊重教育规律,摒弃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观念。

多年来的减负实践证明,减负的阻力除了升学竞争这一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扭曲的教育观在左右着很多家长的教育选择。那些形形色色的错误观念,把教育的功能窄化为升学竞争,以极端功利化的标准评价教育,把教育过程视为社会和市场竞争的延伸,从根本上违背了育人规律,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陈宝生部长劝导家长说,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现在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问题,根子还是家庭教育观念出了偏差。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些家长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基本尊重,把家庭变成了第二课堂,以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导致家庭教育应有的独立价值被抽空。

要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育部门和学校担负着首要责任。从学校角度看,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控课程门类和总课时,严控课程容量和难度,严控“非零起点”教学。对政府来说,就是要在质量标准、课程教材、考试招生、评价体系以及素质教育引导等方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减负奠定基础。减负只是治标,真正的治本之策,还是要真正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

(摘编自钟焦平《减负呼唤科学教育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在校时间长、体育锻炼时间少和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的节假日等各方面。

B.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可见学校认可“减负令”的实施,家长、社会不认可。

C.学生课业负担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要想给学生减负就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多层面、多渠道整治。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阻力除了升学竞争,还有某些家长在教育功能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减轻学生负担要考虑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减负指标的执行、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手段、资源配置等。

B.目前课外补习热度不减的主要原因是评价标准问题,如评价学生用分数、评价学校用升学率。

C.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在分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责任上要达成尊重教育规律的共识。

D.在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的问题上,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担负责任,其中学校的责任更大。

6.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家长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述。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脚穿鞋莫言

我估计像我这个年纪的农村出身的人,都看到过给马或者给骡子挂掌的场面。那场面很精彩,很刺激,看一次就能记一辈子。挂马掌的人,基本上都是健壮、精干的男人,因为这活儿,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胆量。因为并不是每匹骡、马都是好脾气,它一旦不高兴,一尥蹶子,就够人受的。马掌匠大多数都是铁匠,需要根据骡、马的蹄子,随时修改蹄铁的大小。大多数的马掌匠都是在铁匠铺子里等活儿。他们的铺子前,用五根粗大的圆木,交叉竖起个木架子。他们将骡子或者马弄到架子下,用两根结实的帆布带子,兜在骡子或马的前后腿之间,然后将它吊起来,这样,无论多么暴烈的骡、马,都失去了尥蹶子的能力。

我要说的是一个犹如凤毛麟角一样稀罕的下乡找活干的马蹄匠。下乡找活儿干,就意味着没有了器械的保护,马蹄匠要跟骡、马亲密接触,风险很大。单纯因为这,还不值当我使用“凤毛麟角”这样的高级词,我之所以使用这个词,是因为这个马蹄匠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表姐。这个表姐不是那种八竿子拨拉不着的瓜蔓子亲戚,她是我母亲的堂哥的独生女儿。

我这个表姐身材并不粗壮,甚至还可以说她有几分苗条。她也不丑,甚至还可以说她比较漂亮。就是这样一个人儿,学了这样的手艺。我堂舅是个铁匠,也是马蹄匠。我堂舅并不愿意让自己的独生女儿继承自己的手艺。我表姐却很喜欢这活儿,因为喜欢,所以上心,我堂舅没怎么教,她自己就看会了。

我表姐在我们村子里大显身手赢得了高度赞誉的那次,是给我们第二生产队里那匹性情极为暴烈的骡子上蹄子那个中午。那时我堂舅已经很老了,只能给我表姐当助手。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一个女马蹄匠给第二生产队的疯骡子上蹄铁,全都跑来看热闹。

我们第二生产队那匹疯骡子,是真疯。它能同时飞起两条后腿踢人,又能十分灵巧地飞起一条后腿踢狗。它还能站立起来,用两个前蹄,像拳击手一样擂人。当然,用嘴咬人,它也十分擅长。我们队长和会计贪便宜把这家伙买回来,简直是买回了一头猛兽。每次要将它套进车辕,都需要动员全队的壮劳力。一旦把它套进车,它就拉着车狂奔,速度之快,我说出来大家也不会相信。也就是说,这头疯骡子,身上有不可思议的神奇的力量,它使我们队里马车的速度大大提高。有一次它从县城给公社供销社拉了一车煤,蛟河农场的一辆捷克产的胶轮拖拉机趾高气扬地超越了它。它野性发作,嗷嗷地叫着,拉着车就追,车上的煤被颠得纷纷落地。拖拉机司机刚开始不以为意,呼喊了一些嘲笑骡子的口号,骡子大怒,狂追不止,车越跑越轻,速度越来越快。拖拉机驾驶员一时慌乱,竟然把车开到了路沟里,差点出了人命。这件事流传甚广,使我们村子里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孩子感到无比地骄傲。骄傲归骄傲,但供销社的煤是要赔的。我们全队的人拿着笤帚去沿路扫煤,但还是缺了一半分量。

话说我堂舅把疯骡子拴在街边一棵柳树上,稍一懈怠,就被骡子一口咬住了胳膊。我表姐一个箭步冲上去,对着骡子的耳朵眼儿一声尖叫,那骡子像当头挨了一棍似的,两条前腿一弯就跪下了。我表姐迅速地用细麻绳在它的上唇拴起了一个疙瘩,然后将连接着细麻绳的粗绳子扔到树杈上,往下一拉,那骡子就乖乖地把头仰了起来。表姐将绳子交给我堂舅,我堂舅把绳子死劲往下一扽,那骡子痛苦得浑身颤抖,再也没有心思飞起蹄子尥人了。

我表姐从容不迫地给疯骡子剔除了旧蹄铁,用扁铲给它修平了趾甲,然后给它钉上了合适的新蹄铁。四个蹄子全部弄好,花费了大概半个小时,真是又快又好,观者无不称赞。一切收拾妥当后,我表姐将骡子上唇的麻绳松开,还轻松地拍了拍它的脑门。我堂舅将缰绳递给生产队的饲养员。众人飞快地散开,等待着疯骡子的疯狂。但奇怪的是,我们队里的疯骡子竟然没有折腾,它跟在饲养员身后,乖乖地走着,仿佛一个刚穿上新鞋的小媳妇,个头也高了两寸。

过了几年,在添油加醋的传说中,我表姐成了武功高强的女侠,那疯骡子,成了她仗义行侠时的坐骑。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挂马掌的过程,着重介绍如何不让骡、马尥蹶子,粗大的圆木、木架子、结实的帆布带子等描写再现了当年挂掌的场景,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B.小说讲述了表姐征服疯骡子、给它上蹄铁的故事,既让现代读者了解了过去农村的一个独特职业,又塑造了一个艺高人胆大的女性形象。

C.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讲述故事的同时穿插评论,如用“犹如凤毛麟角一样稀罕”肯定与赞美下乡找活儿干的马蹄匠表姐品德高尚。

D.小说语言极具个性化,如“那场面很精彩,很刺激”“尥蹶子”“是个女的”“嗷嗷地叫着”等口语化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小说描述的场景中。

8.表姐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表姐的形象的。

9.有读者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况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B.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C.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D.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明代以吏、户、札、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

B.乘传,“传”是传达命令的马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多为奉命出使或任职等。

C.刀笔,即刀笔吏,古时读书人常随身带着刀和笔,故历代文职官员被称作“刀笔吏”。

D.起复,文中指古时官员因过失或其他原因被革职后,再次被朝廷起用,入朝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才华出众,受人荐举。他受到吕震的赏识而被举荐为仪制司主事,后朝廷急需廉政官员补任难治之地而被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况钟除奸革弊,整顿吏治。他到任苏州后,先假装不懂政事,糊涂可欺,后果断处死几个人,斥逐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吏,威震全府。

C.况钟体恤百姓,孜孜爱民。百姓赋税繁重,他多次力争缓解百姓疾苦;同知张徽秉承清军御史李立的暗示,用酷刑强行摊派平民百姓,况钟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

D.况钟礼敬儒士,知恩图报。因儒生邹亮被人诋毁,他心生怜惜,便向朝廷举荐邹亮任吏、刑二部司务;况钟多次延请有恩于他的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2)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谁家宅第①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②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注]①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②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③顶波:稳定的波浪。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本诗中形容门前热闹、门庭若市,主人忙于张罗接待。

B.“莫”字管“笑”与“夸”二字,“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告诫世人不要嫌贫爱富。

C.颈联以东海波浪的起伏为喻,意在说明富贵贫贱不会一成不变。

D.全诗饱含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的变化,不无哲理性的启示。

15.本诗颔联与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一则北京冬奥会宣传片赢得观众叫好。片中,孙悟空、雪孩子、葫芦娃等中国观众_______________的国产动画“全明星阵容”出现在冰雪运动的赛场,不但引发了“70后”“80后”观众的回忆,也收获了更年轻一代的好评。人们发现,经过时间的淘洗,这些经典动画形象的魅力并未减弱,直至今天依然能够引发共鸣,唤起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除了这些动画形象,当代文艺还诞生过其他很多_______________的经典艺术形象。比如,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行侠仗义的郭靖、黄蓉,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为改变命运而不屈奋斗的青年孙少安、孙少平,等等。()。

今天,这些经典形象还能受到观众的喜爱,_______________少不了文化沉淀、共同回忆等“情怀分”,但更重要的是,诞生这些经典艺术形象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那个时代的“爆款”,代表了当时的高精艺术水准。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超越代际之间鸿沟的影响力,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源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只有作品征服人心,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才能深入人心,_______________久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如数家珍呼之欲出显然留传B.耳熟能详呼之欲出固然流传

C.耳熟能详活灵活现固然留传D.如数家珍活灵活现显然流传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已成为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

B.他们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这些形象个性鲜明已成为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

C.他们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中保存着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

D.他们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已成为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跨越代际鸿沟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说源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

B.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跨越代际鸿沟的影响力,是因为从根本上说源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

C.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超越代际鸿沟的影响力,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作品具有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

D.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跨越代际之间鸿沟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说源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

八、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_____。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

那么,②______?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

最后提醒大家,③______,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21.压缩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文字,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

9月17日13点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状态良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于当晚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始了太空生活。在轨运行期间,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体中完成了长期驻留试验,考验了空间站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健康的保障能力、相关技术,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与此同时,航天员组织实施了两次出舱活动,在机械臂支持下,开展了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上,女翻译官张京强势出圈,圈粉无数。当时中美对话争锋相对,为回击美方,中国外交官员作了近二十分钟的即兴发言,张京临危不乱,流畅自如、完整准确完成任务,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

材料二:

两会有代表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同时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让学生用更多时间学好母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张京的出圈,就是英语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竞争时重要作用的一个缩影。而全民学习英语耗时耗力,甚至远超学习母语,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降低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的呼声,日趋强烈。

英语教学的比重或轻或重,对于国家和百姓都影响深远。对此也许你有自己的思考,请综合材料,自拟标题,发表自己的主张,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D

6.示例:①家长要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不给孩子买过多的复习资料;要正确认识培训班,不要让孩子上过多的培训班。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育观,不要把教育功能窄化为升学竞争,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7.C

8.①巧设铺垫,层层渲染(侧面烘托)。写等活儿的铁匠挂马掌,为写下乡找活儿干的马蹄匠做铺垫;详写骡子的“疯事”,为写给它挂掌的困难做铺垫。层层铺垫,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写表姐挂掌技艺高超蓄势。②正面描写,细致刻画。具体描写表姐给疯骡子挂掌一气呵成的过程,突出表姐的从容不迫、技艺高超。③精妙对比。众人面对疯骡子的表现和表姐应对疯骡子的从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表姐的艺高人胆大。

9.不认同。①“在添油加醋的传说中,我表姐成了武功高强的女侠”说明表姐给疯骡子挂掌的事让人们印象深刻并广泛传播,从侧面衬托表姐的技艺高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表姐在传说中成为“女侠”,疯骡子成为她的“坐骑”,照应前文对表姐的评价——“凤毛麟角”,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③这样结尾能激发读者的探索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0.A

11.D

12.D

13.(1)况钟于是免除繁法苛政,订立条规制度,有不便于老百姓的事情,立即上奏书陈述。

(2)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上奏免除赋税七十多万石,所有周忱推行的良好的政令,况钟都协力促成。

参考译文:

况钟,宇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以小吏的身份侍奉尚书吕震,吕震惊异于他的才华,推荐他做仪制司主事。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皇帝因为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官员,这九府都是地位重要,事务繁重之地,命令部、院大臣推荐下属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賜敕书遣送他。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作奸犯法谋取利益,号称最难治理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求立即判决诉状。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想法或行或止。群吏大喜,认为太守昏庸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以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玩弄文字曲解法律很久了,论罪应判死刑。”马上用捶刑杀死几个人,全部斥逐贪虐庸懦的属僚。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繁法苛政,订立条规制度,有不便于老百姓的事情,立即上奏书陈述。清军御史李立清查军队暴虐,同知张微禀承暗示的旨意,动不动就用酷刑强行摊派平民百姓。况钟上疏免除一百六十人,徭役止于本身而终结的有一千二百四十人。属县拖欠赋税四年,共七百六十多万石。况钟请求按量折算成钞银,被部议拒绝,但从此以后多有减免。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上奏免除赋税七十余万石,所有周忱推行的良好的政令,况钟都协力促成。所积蓄的济农仓粟米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它代替民间为官府办治的物品和拖欠的租赋。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舒锄豪强,热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小吏,却重视学校,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向朝廷奏荐他。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升迁为御史。当初况钟为小吏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小吏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延请相见,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两个儿子去侍奉他,说:“并非没有仆役,想借此报答您。”况钟曾遭母丧,郡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诏命他服丧期间起复任用担任原职。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郡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陈述,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

14.A

15.相同点:都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一种盛衰变化、世事尤常的深沉感慨。不同点:白诗以昨日屋内挤满了宾客、今日却门庭冷落这一变化来表达世事无常的感慨;刘诗则巧妙地赋了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暗示豪门世族终会覆火,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1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7.B

18.D

19.A

20.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伤口是如何变黑的如果有外伤

21.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2.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审材料。

材料一列举女翻译官张京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上强势出圈以及圈粉无数的事例强调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材料二列举两会有代表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课地位,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引发考生思考。引导语针对全民学习英语耗时耗力,甚至远超学习母语的事实,提出是否降低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的问题,要求考生发表主张。英语教学的比重或轻或重,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有影响深远,考生要立足于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张京的出圈,就是英语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竞争时重要作用的一个缩影。而全民学习英语耗时耗力,甚至远超学习母语,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降低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的呼声,日趋强烈”这两句暗示考生对两则材料的价值取舍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既不能忽视英语的重要作用,又要解决全民学习英语耗时耗力,甚至远超学习母语的问题。

写作时,扣住材料中“张京临危不乱,流畅自如、完整准确完成任务,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英语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竞争时重要作用”,考生可以联想更多同类的人和事;而针对“全民学习英语耗时耗力,甚至远超学习母语”,考生可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想办法“让学生用更多时间学好母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考生也可以思考应如何做到兼顾两方面,也可以综合多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应该说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2.审任务。

“英语教学的比重或轻或重,对于国家和百姓都影响深远”,这句话暗示考生要在英语教学的比重的轻重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立足于此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发表自己的主张”,限制文体为议论文。

1.英语教学比重应该降低。

2.英语有用但教学地位不应高于其他主科。

3.别让英语成为主科中的“花瓶”。

4.英语教学和其他素养的培养并重。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