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我们内心的冲突》,足以成为自我分析和自我重构的操作指南
卡伦·霍尼
从年至今,我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已十年有余。遇到过不可逆转的苦厄命运,也遭遇过令我夜不能寐的重患;曾和百感交集的母亲共同面对尚未成年的孩子,也曾最终放手不肯正视内心冲突的老者,心中自有五味杂陈。有三年的时光,我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那些和来访者们相互裹挟前行的日子,也是我站在窗口,瞭望人间百态的一段岁月,更是直面那些千疮百孔的心灵的岁月。
虽然,如今成为一名心理学教育工作者,但是,咨询师的角色,以及咨询师的使命,始终还是自己人格的底色。或许,这也是我与自己相处的方式——直面内心的一切,不掩饰、不回避;而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一直步履不停。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翻译卡伦·霍尼《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传世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自己也深深地重新自我审视了一番,竟是这样的惊心动魄。
《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尼安徽人民出版社
当我们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改变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一个心灵的治愈和整合,更是一种奢侈。如果没有来访者百分之百的诚意与动力,如果没有咨询师百分之百的倾听与探索,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超越自己,那不过都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作为咨询师,这样一个有些被动的助人角色,难免会想试图打破这种困境,寻找更便捷、更普及的助人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来访者不能如期走入我们的咨询室,或许我们可以把心灵的样子描摹出来,陈放至此,待他们准备好,独自翻阅,也未尝不是一场自我探寻的心灵之旅。那么如今,我们在市面上可以接触到的各种心理课程、各种心理书籍,也就都可以成为咨询师们交予来访者手中的“渔”。只要来访者不是假装沉睡的人,我们都可以期待他们焕然一新的样子。而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卡伦·霍尼的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足以成为自我分析和自我重构的操作指南。
我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受伤的治愈者”。回顾最初,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与之相对的是夫妻双方组成的“新生家庭”)中所造成的心理冲突,是自己踏上心理学之路的缘起,如此毅然决然,如此彻底投入。十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成长,仍会在某一次的梦中与母亲因为个人恋情而争吵,在悲愤中哭醒,深夜中久久难以平静;那样一种长夜当哭的落寞,或许就是人生中的绝对孤独。有时候,我们的心理创口的确是愈合了,疤痕也不会再隐隐作痛;但是,要完全地整合内心的阴影,不是自我意识足够强大、坚定,就能轻松实现的事情。也许我们会不断地跌倒、爬起,重新上路,去走向最终的和解。
而有时候,当我们已被疗愈,我们要做的,可能是继续疗愈身边之人。这时候,你可能是女儿,可能是妻子,可能是母亲。在你的内心,也许你是一个家庭的缝补者,用自己已经结痂的心,去缝合这个家庭中曾被撕裂的种种关系。也许,最终你会失败,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无法醒来,继续用同样的方式自我伤害。然而,你尝试过、倾听过、陪伴过,这大概是一个疗愈者可以做的全部了,也算不负使命。而回归生活本身,也许是心理咨询的最终意义所在。
我是一个习惯向内看的人。也如此有幸,在从事心理咨询的征途上,遇到了一群学习向内看的来访者和朋友。看他们挣扎着自救,看他们一次次与咨询师推心置腹,最终从过往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变得轻松,变得自洽,变得能够享受生活,变得朝气蓬勃……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对我们生活而言最重要的价值。
在与这些“生病”的心灵四目相对时,我的心底也逐渐变得踏实、安然。因为我知道,在这样一场对话中,也只有在这样一场剖析心灵的对话中,我们不自欺,我们不欺人。在这场对话中,不仅需要去伪存真的智慧,还要有抽丝剥茧的勇气。正如卡伦·霍尼向我们所展示的,哪怕羸弱无比,也要承载一切苦难。每次的倾听,每次的对话,我们都像是在等待一枝花朵从苦难中绽放、盛开。
于我而言,在这人世间,没有什么比观照自己的内心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而卡伦·霍尼的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就好像楼梯的扶手,可以让我们在步履踉跄时,扶着它,仰仗它,直抵心灵的深谷。在那里,也许你会重新发现自己,也许你会更好地认识你的来访者,只要你足够坦诚,终将满载而归。
这世间是嘈杂的,然而,真正嘈杂的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如若不相信,你可以试着短暂地关闭一切社交通道,与自己相处几日。你定会看见,我们是如何与自己争吵、缠绕、对峙的。但是,我希望这些终会过去,就像潮水退去,最终留下的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宁静、平坦。
(原标题:走向心灵的自我慰藉)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张鳅元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