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深夜,禾山社区和枋湖南社区“联手”加急扩大采样规模。
▲医院帮患慢性病的老人取药。
在金尚社区,退休后的陈慧英重返抗疫一线。
▲医护人员为接受封闭式管理的外国居民手上的伤口拆线。
台海网3月31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个的瞬间触动人心——
在湖里,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风里雨里,总有一群人的身影坚守在离居民最近的地方——他们是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是来自基层的“硬核力量”,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最美防线。
“最后一公里”的放心
“自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基本天天都奋战在一线,即便汗流浃背、嗓子喊哑了,他们仍不厌其烦地帮助每一位居民快速进行检测。有他们在,我们很安心、很放心!”20日,一位自称“禾山居民”的市民朋友特地致电市长专线表示感谢。
原来,随着居民核酸检测需求的增加,枋湖中心客运站核酸检测点一度出现“排长龙”的现象,尽管两个采样台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坚持运转不停歇,仍远远满足不了采样需要……
当天晚上,在公安、城管等部门大力支持之下,禾山社区和枋湖南社区“联手”将采样规模扩充至12个采样台。本着“人员集中、力量集中”原则,加大物资、人员等投入,确保核酸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15分钟完成检测,点赞!”“一晚之间天差地别,果然是中国速度,点赞!”第二天,连续5封感谢留言通过市长专线办,传递到了禾山街道。
每一个安心入睡的夜晚,总有社区工作者披星戴月、迟迟未归。他们是让人眼眶湿润的“小人物”,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这座城区的静谧夜空。
在江头街道金尚社区,曾经的社区工作者陈慧英,是邻居街坊口中称赞不绝的抗疫一线“老将”。去年9月,她就主动申请延迟退休,奋战金尚小区封控区一线。
今年,已经退休的她,看到曾经的“战友”们紧锣密鼓地在金尚中心广场布置核酸检测点位,立即联系社区,申请出战。56岁的陈慧英,再次加入抗疫一线,成了核酸检测转运组的组长。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她常常忙得一个上午一口水都没喝,大家都看不出她已经退休,忙起来的时候,她常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连轮流吃饭都是最后那批。
在离得不远的祥店社区,同样有一位“停不下来”的网格员——余渊。不久前,余渊摔伤了腿,同事心疼她,都舍不得排她的班,但余渊却坚持留在抗疫一线。每天早上,余渊拖着打着石膏的右脚,拄着拐杖按时到社区报到。
余渊打趣地说,正是因为“走不了”,才“离不开一线”。“我是闲不住的人,眼下社区防疫任务这么重,我虽然走不了路,但还可以接打电话、核实信息,帮大家分担工作量。”
顾不上住院的爱人、奔走在无物业小区防疫的社区书记潘伟江,为了摸排信息无法抽身陪同父亲做手术的网格员蔡汉胜,为居民开设10分钟心理“小课堂”的社区书记汪闽菊,打了太多电话、被电信公司误判为“诈骗分子”的社区副书记陈娉婷……湖里的社区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打通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用一次次的暖心问候,驱散了居民心头的阴霾。
“家门口”的安心
“有困难,找社工!”在湖里,这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我们的老人家要配药怎么办?”“我点的外卖还能拿吗?”“我们要隔离多久?”……在湖里街道一小区,一支由5名霞辉社工组成的“知心姐姐”团队每天超长待机,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帮正在接受封闭式管理的居民解决难题。她们一遍又一遍地通过电话细心安抚年纪大、耳朵背的居民,让他们宽心。“大家都说我嗓门大,是和老年居民沟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社工苏艺珊笑着告诉记者。
如何当好“管家”,这五名小女子每天都在想办法。
她们化身喜剧大师。90后社工钱丽每天在群里和居民开玩笑、发幽默的表情包。她欢快的文字,让群里冷冰冰的文字更加活泼有温度。有居民开玩笑道:“群里天天都很欢乐,每天盯着屏幕哈哈大笑,有你们守护,我们都不想出去了”。
她们化身心理医生。3月20日晚上11点,一位67岁的居民焦虑症发作,找到了社工求助。负责人司瑞玲马上安排社工开展心理疏导并协调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了连线辅导。当她们第二天回访老人,问他是否需要请心理医生时,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不用帮我请心理医生,跟你们聊天比心理医生管用。”
她们化身知心大姐。“她们想得很细,真的让我感到很温暖。”装修工人老叶上门施工,却意外被封在了小区里。由于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网购,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社工了解情况,马上协调后浦社区购买了生活用品,并妥善安排了老叶的一日三餐。
她们用心细如发的服务牵起封控区居民的心,成为疫情期间居民特殊的依靠。居民对她们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五名小女子撑起一小区”。
社工和志愿者的暖心故事,也在金山街道上演。
在一小区里,有来自南非、美国等8国的外国居民接受封闭式管理。他们由于语言不通、对防疫*策不了解,在接受封闭式管理时面临不少生活困难。在指挥部发动下,社区工作人员、霞辉社工、热心居民主动为他们提供就医、生活等帮助。
“我的手几天前割伤包扎了,这两天需要拆线,怎么办?”“家里的小狗这两天一直便血、呕吐,先前就医的医生不愿意线上问诊,谁能帮帮我?”“我丈夫的签证要过期了,我们隔离在家该怎么申请延期?”……看到群里的信息,社工李楚和志愿者们总是第一时间和居民一对一联系、了解情况并帮忙解决。
这些外国居民都夸东宅小区有一支“想问题很周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团队。美国籍居民史蒂文还录了个视频,专门感谢这群家门口的一线防疫人员。“我们在
“门对门”的暖心
在湖里,宅家也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久前,位于殿前街道的小东山下了一场“红包雨”,让居家隔离的租户喜出望外。
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年3月17日起,在湖里区小东山划定封控区、管控区,户人从那天起开始接受封闭式管理。
“咱们封(管)控区的居民许多是外来务工人员,14天的封闭式管理让他们有些焦虑,也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是啊,他们太不容易了,我也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殿前街道马垅社区*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荣勋找来小东山社组长郑维云,积极与房东们沟通,希望房东们能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为租户们减免房租。房东们被他们的诚心打动,欣然决定为每户租客送上元的红包。
元听起来或许不多,但对一些居民来说,意味着减免了近一周的房租。而对这5位房东来说,则是为所有租户送上约7万元的爱心红包。
“我婆婆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钱什么时候不能赚?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这份情谊更宝贵!”4号楼的“中国好房东”李萍告诉记者。性格乐观直爽的她,租户都亲切地喊她一声“李姐”,这次她也为97名租户送上了爱心红包。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拉近了李姐和租户之间的关系。达观幽默的李姐常常在租户群里配合社工活跃气氛,有时还会专门拍搞笑的抖音视频分享到群里,博大家一笑。“疫情一来,大家都关在家里,难免有时候情绪低落。我在家时不时会拍一些有意思的小视频,分享给邻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群里有了李姐,大家每天怎么聊也聊不够,“哈哈哈哈哈”笑声不断,曾经陌路的邻居也渐渐熟络了起来。
在另一个小区,这里也充满了邻里之间的爱——居住在3号楼的林小姐,最近成为防控指挥部的好帮手。能够熟练掌握英文的她,疫情期间,常常在业主群里帮忙外国居民解答问题,协助工作人员和外国居民沟通。
在林小姐的带动下,业主群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翻译官”。“每当外国朋友们在群里求助的时候,越来越多好心的邻居都利用翻译软件来跟他们聊天,解决他们的问题。业主群的氛围越来越好,来自五湖四海的邻居,在业主群聊着聊着都成了朋友,我们这个小区真是越来越有爱了!”林小姐说。(文/记者庄筱婧通讯员陈瑜瑾图/湖里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