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学生,却突破重围走进外交部的翻译台;自年3月14日,她首次亮相总理答记者会,到今年已经是连续十二年担任翻译员;她将总理引经据典的古诗词,翻译得出神入化,但仍是谦虚地说一句:“哪怕再给我多一秒钟,我还能翻译得更准确”。
她叫张璐,曾任外交部高级翻译,现任我国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半路出家,却成为两任总理的御用翻译;不苟言笑、高冷淡然,却深受网友喜爱。在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的翻译界中,张璐如同一棵常青树屹立不倒,被评为“外交部最优秀的翻译之一”,也是外交部四大美女翻译官之一。
年3月14日,总理答记者会和往年一样,在人民大会堂三楼的金色大厅召开,但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在总理发言人的旁边坐着一名女性翻译,要知道这可是时隔五年,总理答记者会首次起用女性翻译员。这让在场的记者都非常好奇,她叫什么?她能胜任这次工作吗?
这位留着蘑菇头,身着黑色职业装的小姑娘正是张璐。她表情严肃,静静地聆听着总理的发言,低头认真地做着笔记。让人惊艳的是,这个身材瘦弱的小姑娘,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在发言时总会引经据典,一来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二来则也可以展现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国家领导人,他们在发言时更是常常引用一些我国古代的诗词雅句,来彰显大国的文化底蕴。在年的总理答记者会上也是如此。
温总理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台湾问题时,他就引用了《左传》中的“兄弟虽有小,不废亲。”这样难懂的文言文语句,不只是考验翻译官的英语水平,更多都还有翻译员自身的文化素质,况且中方和西方之间本就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将中国的古诗词翻译成普通话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还要将这些古诗词准确、优雅地翻译成英语了,这简直是难上加难!对于再有经验的翻译员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听到总理这样的诗句,张璐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慌张,然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随后,她便准确地将这句翻译成了“Differencesbetweenbrotherscannotsevertheirbloodties.”(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其中将本意为愤恨之意的“小忿”翻译成“分歧”,在这样的场合下是非常得体和委婉的。
当温总理以屈原在《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来表达自己将尽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时,张璐更是临危不乱,出色地将这句翻译成:“FortheidealthatIholddeartomyheart,Idnotregretathousandtimestodie.”直译为: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其中让人叫好的是,她将原文中的“九死”翻译成了“死千万次”,这也是符合原文内涵的。
中文出于总理之口,足以见总理的博学多才;而翻译出自张璐之口,何又不能说明她博览全书、翻译超群呢?在这场记者会中,张璐还翻译了许多类似的古诗句,在场的记者们无不为其高超的翻译才华所折服。这份光鲜的背后,是张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与坚持。
年,张璐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母都是在岗职工。在她小时候,改革春风正吹遍祖国大地,不同于其他人从商发财的梦想,少年张璐的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外交的种子,她希望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她也希望自己能为传递中国之声出一份力。
命运如她所愿,张璐有着很高的英语天赋。在小学时,她就展现出了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当然,她并不偏科,再加上性格外向活泼,她不仅担任了班长,还是少先队长。年,十三岁的张璐进入当地的甸柳二中学习。在这里因为英语成绩优异,担任了班级里的英语课代表。对英语兴趣更深一步的张璐,也很被英语老师看好,她的老师允许她自己选择英语材料自学,因此她除了基础的英语课本外,张璐平时还会阅读大量的英文杂志和报纸等。
而且张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自律和有规划的人,因此她常年成绩名列前茅,还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在初中毕业那年,张璐还因为过于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省实验中学,她也是全校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学生。
进入实验高中的张璐,并没有沾沾自喜;面对那么多比自己还要优秀的人时,她也没有妄自菲薄。她选择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不断地充实自己的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即使是在高手如林的学府,张璐也能常年占据光荣榜前排。再加上当时已经有一米七的身高,身材高挑、面容秀丽、气质如兰的张璐,成为了同龄人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也成为了学弟学妹们敬佩仰慕的对象。
她被班上同学评为“班花”,担任班级团支书的她也很有话语权和说服力,据张璐的老师回忆:“尽管她是个女孩子,但很让同学们信服,包括男生们也愿意听她的。”
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优秀自然不会错过。
高中毕业后,张璐如愿进入了素有“中国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外交学院。但大学时期的张璐并不是翻译专业的,她主修的是国际法学。
年,张璐从外交学院毕业,本以为她会按照自己的专业去做一名律师或法官,但她还是很喜欢英语,对翻译有着极高的兴趣。因此,张璐也并没有从事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带着对千禧年的期盼和喜悦,张璐从外交学院毕业了。但法学专业出身的她,却报考了外交部翻译室,朝着她外交翻译官的理想前进。
外交部翻译室代表的是国家级翻译水平,在这里聚集了最优秀、最顶尖的一批翻译精英,他们都是直接为*和国家领导人服务的。
因此要想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尽管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的直属该校,而且能考入这里的也本就是天之骄子,想进入外交部翻译室的人也比比皆是。况且在选拔过程中,最终的录取率只有4%,可以说是要求极为严格、标准也是极高的。
面对那么多专业出身的竞争对手,对于张璐这个“半路出身”的翻译“小白”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进入翻译室的考核分为三步,笔试、面试和观察培训。只有在笔试和面试都保持在前十五名,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阶段。而这个观察培训也就是选拔手段中常见的“培训式淘汰”。凭借着过硬的英语能力,张璐顺利进入到观察培训阶段,在前辈的指导下,他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听力、口译以及笔译等练习,在这场培训式淘汰中淘汰率高达96%,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留下。
当然顺利留下后,也不代表着万事大吉了。他们面对的是更为苛刻的“魔*模式”。那就是外交部翻译室独有的旁听制度。在翻译员翻译的过程中,那些经验丰富的翻译官前辈们,会以旁听者的身份出现在他们工作场合。因此,这些翻译员们不仅要顶着高压完成工作,还要接受领导的检视。
尽管前辈们在旁听时,不会直接给出建议或叫停,但是在事后的复盘中,他们会当众将每个人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让张璐后来回忆起还是直言:“有一点吓人”,但她还是克服了恐惧,最终顺利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一直到现在,她在外交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为了更好地从事翻译,张璐在学习上也没有放松过,她不仅每天都会准时收听BBC、VOA、CNN等电台新闻、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杂志,并且认真地做笔记。张璐还特意前往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外交学专业深造,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几年后,张璐开始作为随行翻译,随着温总理出访海外或是接见其他国家领导人。
年的总理记者会,张璐正式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此后,她便成了温总理的御用翻译,无论是会见中外领导人还是答记者会,总能听见张璐一丝不苟的声音。年,张璐担任李总理会见新加坡外长的翻译,此后张璐又成为了李总理的御用翻译,频频出现在每年的总理记者会上。
外交无小事。因此在张璐的心中,自己的一言一语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所以她力图准确再准确,丝毫容不得马虎,必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正是这样的职业理念,当我们数次被她精准的古诗词翻译惊艳时,殊不知在这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
十年磨一剑,张璐何尝不是如此,传递中国之声,她从容淡定、当仁不让。翻译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最完美的翻译永远都在下一次。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张璐处长能在她热爱的翻译事业上,乘风破浪、直挂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