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尊重原著rdquo的 [复制链接]

1#

国剧版《深夜食堂》的全面“扑街”其实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

几乎一样的场景、一样的台词、一样造型的老板,甚至包括老板脸上那道疤。

多么“尊重原著”的改编,做错了什么被喷成这样?

想当年陆川用粉碎性改编的《九层妖塔》毁《*吹灯》IP的时候,大家不是都义愤填膺地指责他“不尊重原著”吗?

导演蔡岳勋,向来是翻拍日剧IP的一把好手,从《流星花园》、《白色巨塔》到《战神》,一直怀抱“尊重原著”的礼仪,同时也从未失掉作品本身的口碑和质量。

这次,怎么就倒在了《深夜食堂》面前?

“一群中国人挤眉弄眼地扮演他们想象中的日本人。”

若忽略掉被喷最惨、铺天盖地的广告植入梗,如上评论比比皆是。

不接地气的主题,不走心的台词,演员尴尬的演技,大约都是原因。

居酒屋是不是该是大排档?

老板是不是该架个炉子烤串儿?

真实景象约莫应该是老板马不停蹄地烤着,跟客人的交流大多集中在“三串里脊、两个茄子、5个鸡心不要辣,啤酒边儿上自己拿”的阶段吧?

客人们二三成群,自助拿啤酒,用牙咬开,然后豪爽地吹个瓶。

总感觉哪里不对。

虽然日式的故事原装拿来,没法儿对。

然而一个撸串儿摊每天的人来人往,作为电视剧主场景也未必好看。

而且若真要写排挡的故事,咱又何必去改编《深夜食堂》呢?

原创自己的故事向它致敬不好么?

那么问题来了!

改编大IP,是尊重原著更重要,还是本土化接地气更重要?

有没有可能两者兼得?要怎样才能两者兼得?

是不是有些大IP,再红也不适合拿来改编?

有想法或有疑惑,欢迎来澎湃问吧,与编剧张巍聊一聊。

我是编剧张巍,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中戏戏剧影视理论专业博士。从年开始进行影视剧剧本创作,先后创作电视剧《陆贞传奇》《女医明妃传》《长大》《杜拉拉升职记》等,电影《次求婚》,参与策划电视剧《小别离》《择天记》《亲爱的翻译官》等。

从年开始我在电影学院开设了一门课程叫“影视剧作改编”,当时并没有IP这个词,这个课在开设后的十年期间正好赶上中国影视界兴盛发达,逐渐出现了大数据、大IP、很多“大”的词。那么IP热潮中剧本改编究竟从何处下手?如何判断一部小说是否适合改编影视剧?面对国外电视剧改编的超低评分,本土化改编如何克服水土不服?这些都可以和我聊聊!

国剧版《深夜食堂》“尊重原著”做错了什么?

1

麦乐囧:最近《深夜食堂》国剧版的播出引起了热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观众认为这个戏不够本土,纷纷写了自己的改编版本。我的感觉是这些版本虽然很本土,但和原著的整体感觉相去甚远,不是改编而是重写。所以想问下,您觉得这类戏的改编,如何做到既本土化,又保留原著的精髓?

张巍:你问的这个问题相当好。大部分观众看到一个戏不好看的时候,首先会诟病编剧“不尊重原著”,但是国产电视剧《深夜食堂》这种特别尊重原著几乎照搬过来的作品,又因为没有落地本土化而被群嘲。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既不是尊重原著,也不是不尊重原著,而是改编者没有很好的做到两点:1、落地。2、尊重原著精神。

比如你刚才举的这个网友们的例子,在我看来其实是很符合《深夜食堂》的原著精神的:以食物和人情的温度抚慰都市生活中的失意者,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因此,网友们才会纷纷自发的去书写自己生命中被打动的一刻,成就自己心中的《深夜食堂》。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尊重原著精神比尊重原著细节更为重要。

*马:对于《深夜食堂》国内版的惨败,我觉得你作为成名编剧,应当点破问题的关键:《深夜食堂》到底在说什么?谁是深夜食堂的真实顾客?做正当工作的人,需要那么晚吃饭吗?国内也有大把这类人,他们的工作其实不光彩,但他们的故事不乏精彩。《深夜食堂》,是一群社会边缘人的故事。你说呢?

张巍:国贸和金融街经常有深夜下班的律师、会计师,中关村和上地经常有加班到半夜的码农,全北京都有赶剧本到凌晨的编剧。这个剧好看,我倒不觉得是因为写了边缘人群,而是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共通性—人人都寂寞,寂寞的灵*都渴望被抚慰。那些不满足改编版的朋友们,应该都是不满足于这个吧,而不是人物不够边缘化。

NOTFOUND:国内改编版《深夜食堂》被许多人批评,类似现象的作品还有《问题餐厅》《求婚大作战》,如何做好本土化改编?

张巍:首先,判断题材:能不能本土化?是否适合本土化改编?这个戏当初为什么会在国外大火?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是什么?中国是否具有同样的国情?如果没有,怎么替换?

其次,思考方法:人物能不能照搬?事件应不应挪用?情感关系的走向在中国奇不奇怪?……诸如此类的问题。

《求婚大作战》剧照

国产剧台词都是把观众当傻子?

2

木小二:中国现在的影视行业实在太浮躁了,好多作品看一眼就是草草拍出来大肆圈钱的,而不得不说这种单纯逐利的行为有时候确实能满足资本的利益,但是对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您觉得中国这样的现状该怎么去改变?

张巍:我认为市场会自己调节的。观众越来越进步,不再满足于粗制滥造的作品的时候,那些作品就会被淘汰。

LightwAy:您好。请问您不觉得国产剧的台词非常低龄化吗?说白了,就是幼稚,没有深度,太肤浅,把观众当傻子。

张巍:国产剧是个多大的词儿啊……前些年的《雍正王朝》不是国产剧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大明王朝》不是国产剧吗?什么《士兵突击》、《蜗居》包括我的《杜拉拉升职记》和《长大》都有很多网友当时自发的整理过里面的许多台词。哪能这么以偏概全呢。确实有好有不好的,但不能看见不好的就连好的也看不见了呀。

花若成风:讲真我更喜欢看美剧,即使我很喜欢女演员*,但对她的剧也基本没怎么看过,为什么国剧不能更具逻辑性和深度呢?即便是幻想的虚构的情节发展也应该符合逻辑,不要有太多偶然因素和主角光环,剧的看点也没必要放在小情小爱上。我国编剧创作是受限于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吗?对美剧您怎么看?谢谢您。

张巍:我也喜欢*和美剧……哈哈。我认为国内观众的素质是在稳步提高的,国剧同时也是在不断进步的,每年还是有很多关照现实、制作精良的剧集涌现的,正午阳光团队不就是这样凭借口碑出来的吗。要对国剧怀抱希望,我们一直在努力。也在进步。

华纳兄弟:请教为何国产剧总爱打着抗日大旗胡编乱造?要不就是瞎穿越?是不是抗日题材好过审核关?古装题材作者容易度开动想象力海造成人童话,而不用担心历史和现实?而真正针砭时弊的好剧不是太少,就是不够深刻。没有好剧是好剧作家青*不接,还是好导演后继无人?亦或是市场原因:譬如,观众容易欺骗?

张巍:这个问题我觉得你问的偏激了。

首先,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功能,也就是它具有娱乐属性。大部分人看影视剧,都是希望能够放松一下,或者开心一下,正因为如此,您举的那些看起来脑洞比较大,编的看的都不太费劲的戏才会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而“针砭时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