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个严肃的代名词,代表着依靠、责任、安全感。据统计在中国,80%的父亲都不会直接表达爱,而是用一种严厉的行为表达着爱。在古代社会,诗集中多描写母亲的慈祥,母爱的伟大,甚少细腻的描绘父爱,所以,父亲一直都是严厉、严肃的代名词。
记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叫《摔跤吧爸爸》,我甚至无聊到独自去电影院看了3遍。
为什么我会被这样的影片所感染,这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可能这样每个人都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们是共通的,是毫不掩饰地剖析出原来我的父亲也这样爱我。
琳琳是一个英文翻译官,可她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英语,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日没夜的听、读、背、写,让当年的她是觉得那么的枯燥,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能出去玩,自己却要在家里学英语,让她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反感,而这个反感的源头就是她的父亲。
琳琳的父亲是一个英语老师,在父亲的价值观里,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帮你打开世界的大门,可年少时的琳琳却不这么想,她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可是迫于父亲的压力,她不得不听从父亲的教导。虽然成绩一直很好,可是琳琳始终想脱离父亲的管制,特意选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外国语大学,本以为从此就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可是在大一时,父亲就要求琳琳必须过英语8级,刚开始琳琳并未在意,想着自己的底子强,总以为能蒙混过关,可是8级远比她想象中的难多了,为了能暑假不被父亲责备,只要硬着头皮挑灯夜战,终于过了8级。
可是,旧的挑战刚刚过去,新的挑战即将来临,暑假期间,同学们都在考虑是度假还是旅行,父亲要求琳琳在大三毕业过雅思,准备出国读研,这完全不在琳琳的计划中,她感觉自己没有自由,自己的人生全部都被父亲安排了。这让她苦不堪言,反抗的心蠢蠢欲动,她索性一气之下搬回了学校,决定一个人生活,再也不会让父亲左右自己的人生。
转眼就是大三下半学期,父亲几次打电话问琳琳雅思准备得怎么样时,她敷衍的说在准备了,可是她却什么都没有准备,次次的敷衍和说谎让琳琳的父亲感觉出了什么,临近考试的那一天所有的谎言都原形毕露了,琳琳因为没有准备也怕考不好父亲骂她,索性告诉父亲自己说睡过头了忘记定闹钟了,可是聪明的父亲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女儿。他非常生气地指责琳琳的说谎,并告诉她,不考雅思可以,你现在已经成人了,我们将不再给你生活费,你要的自由,你自己去创造。
自那天之后,父亲除学费外再也没给琳琳一分钱,起初自由的琳琳慢慢接触到了生活的压力,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她不得不兼职赚钱,和同学一起每天发发传单,送送外卖,一天也就几十块钱。有次琳琳看到别人都在奶茶店聊天,休闲,心里不平衡跟同学抱怨着自己赚钱的辛苦,可是同学的一句话戳中了琳琳的心。她说:“你英语那么好,完全可以当家教,又不风吹日晒,挣得还多”。当时的琳琳并不知道英文家教能赚多少,当她通过同学的介绍的家教工作收到人生第一笔工资的时候,她傻眼了,一小时是她足足发传单的十倍。
她终于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也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她第一时间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哭着说“爸爸,我错了,我一定争气,再也不和您赌气了”。虽然电话里父亲只是说了句“那就好好学,哭什么哭”但只有琳琳知道父亲早已原谅自己。
现在琳琳已经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官,在众多的国际会议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人送外号“拼命三娘”,她的成就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但这其中,却是父亲无私的付出。
其实全天下的父亲都是如此,他都想让你自己去选择人生,就像《摔跤吧爸爸》里父亲要让女儿自己选择心仪的男人,而不是让男人来选择她。他要让女儿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要每天对着锅碗瓢盆过一生,人生有了自己的选择权,才过得更加舒心,更加幸福。
其次,他只能教你怎么去做,其他的全要靠你自己,就像《摔跤吧爸爸》里父亲只能教吉塔战略技巧,可是怎么去做还是要靠吉塔自己,胜利与失败都要看自己的选择,方法教给你,但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女性,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要有坚持自我的个性。就像电影里的那句话“记住,孩子。爸爸不能总是救你。我只能教你怎么打,其他的你得靠自己,努力的挽救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你的父亲是不是这样一个不善于表达,却真正爱着你的呢?我想是的。因为每一个父亲都是用最无私的爱去面对孩子,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没有那么温柔,但那是一盏指路的明灯,这盏灯一直会伴随你到永远。
你们的父亲是怎样对你们表达爱的呢?评论区留言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