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除了干瞪眼的大宝贝,创业时代背后还有 [复制链接]

1#

文|Dedee

几天前,口碑扑街的《创业时代》终于结束了。

豆瓣评分和评论,可以让黄轩和周一围脸麻好一阵子:

这部集合了无数槽点、热点和爆点的戏,照理来说不该沦落至此。

原作,出自专业写商战小说的写手兼营销培训讲师付遥。他还写有另一部长篇百万级畅销书《输赢》。

出品方,是流量剧专业户华策影视(当年推出过《杉杉来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等电视剧),外加爱奇艺,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SMG四家做主打。

导演,是当年指导了现象级电视剧《小姨多鹤》的安建,编剧是陈凯歌电影《道士下山》的张挺。

演员,除了抠图大宝贝,黄轩、周一围、宋轶、王耀庆、李建义、王学圻、韩童生……都是能认真演的主。

但偏偏跪了。

个人觉着,最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人设没有按照原著走,尤其是女一的戏份。要知道在原着小说中,那蓝其实就是负责和EX爱恨情仇的,戏份要比女二温迪要少得多!!!!!

第二,完全舍弃专业性,模糊时代背景,剧情完全不落地。互联网公司没有互联网公司的样子,咨询公司没有咨询公司的架子。角色没有“硬通货”,程序员没有展现必备技能,投行女没有发挥职业素养。

氮素,偏偏就这么一部剧本和演技都不在线的电视剧,居然在11月初,拿到了30亿的点击量……前车之鉴还有5.1分的《亲爱的翻译官》、3.4分的《谈判官》、5.5分的《猎场》。

个人觉着,各位明星(尤其是大宝贝)的流量功不可没之外,《创业时代》这一IP还是很能唬住人的,它兜住不少的彩蛋,让那些经历过的观众反复看反复挖——就像11年前TVB和CCTV合拍的《岁月风云》那样。

尤其是剧中的主角和大佬们,全都有原型,虽然基本是流于表面,但吃瓜群众忍不住一边看一边做对比,一扒再扒——因为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藏着好几位大佬的江湖传闻。

显然的,这明显比看大宝贝干瞪眼有趣太多。

郭鑫年:郭秉鑫(或许,还应该加入程维?)

魔晶:Talkbox

电视剧中,主角郭鑫年因为一次车祸,引发了“手机对讲机”,即“魔晶”的构想。可惜,无论是郭鑫年方还是相关的风投,都没有找到盈利点,因而并没有太多信心。幸亏他结识了那蓝,后者发现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语音短信将大大提升网络社交工具的用户黏着度,彻底引爆互动交流,三大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将变得无关紧要,魔晶就此在互联网大会上一举成名……

的确非常符合中国内地电视剧的狗血套路,而且剧情一拉就拉得又臭又长。

但实际呢,这只是香港青年郭秉鑫为了家人方便,发明的一款实用软件——那是年,iPhone4刚发布不久,全屏幕智能手机将是大势所趋,虽然当时的主流还是Nokia的塞班手机,外加5元30M的包月流量。

郭秉鑫却发现一个问题,家里老人不喜欢智能机,更不喜欢用网络,因为他们都不太会用“仓颉输入法”(一个类似五笔的输入法)打中文,所以根本感受不到智能机带来的全屏幕“所见即所得”的便捷。于是有了TalkBox,一款针对老年人、盲人、开车不方便接听电话的人等等,总之就是不喜欢打字的人开发的全球第一款语音IM应用。

TalkBox一开始就遇到了天使投资,所以最开始的开发非常顺利。且一推出,AppStore的3天下载量就涨到万,巅峰时有多万用户量,成为当时中国及东南亚等地下载量最大且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

然后遭到了多方借鉴抄袭围剿——腾讯和小米轮番登场,前者一边抄一边谈收购,后者闷头拼命抄。他们苦撑三年,最终败下阵来。

根本没有啥美人相助红袖添香,有的只是浑身的“不服气”,他们曾经动过和腾讯掰手腕的念头,利用通讯录导入,建立熟人社交网,病毒式增加用户量。但这需要给用户发送短信确认身份,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成本太高。

虽然后来盛大的投资到位,Talkbox开始一步步按照设想去做,但为时已晚——用户早已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